正文 第20章 愛,幸福的源泉(3)(1 / 2)

富瓦社區的薩姆神父聞知此事,立即表示反對,並致信州政府,要求重新召回三位乞丐。薩姆神父說:“四十年來,我先後在富瓦等六個社區擔任神父。這六個社區的人口和富裕程度都差不多,可是有一個社區找我解決心靈問題的人最少,來教堂做懺悔的人也不如其他社區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非常困惑。後來,經過調查我發現,原來這個社區有一個孤兒收養中心,那裏有五名孤兒,正是這五名孤兒喚起了他們的善心。孤兒收養中心使他們有了行善的地方。而且經常行善的人,心靈是不會出現問題的。即使心靈出現問題的人去行善,心靈也會得到慰藉。”

後來,在他的努力下,三名流浪漢重新回到新墨西哥州。他說:“花時間去幫助別人,會醫治自己的心靈創傷。一個小小的善舉,可能給施與受的雙方都帶來快樂。”

我們在做決定時,必須先問自己,什麼能讓自己感到幸福。然後再看看我們的行為,是否會剝奪他人追求幸福的權利,如果是,那我們也等於在漸漸地摧毀自己的幸福。

回想一下你曾經善待他人的經曆,以及由此而生的成就感。用你心靈的眼睛,對視那個人感激的目光,認真地體會那種感受,並讓它具體化。當你再次在心裏看到對方並體會當時你的感受時,試著消除心中自助和助人的界限。

現在去想象一件未來的事,可以是和朋友們分享快樂、給愛人買花、讀書給孩子聽,或是捐贈給一個你信任的團體。體會一下在每個經曆裏,你所能得到的深度幸福感。

懂得並學會愛自己

有這樣兩位音樂家,其中一位被流放到農村為牲口鍘了整整七年的草。可等他回來,人們發現他依然精神飽滿,並沒有憔悴衰老。他笑著說:“怎麼會老呢,到哪裏都是音樂,每天鍘草我都是打著拍子來鍘的。”

另一位也遭到遭遇,他卻在流放初期自殺了。他並不是不愛自己,而是不會愛自己。當音樂這科美好的東西被踐踏時,他便隨之也毀滅了自己。

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總是需要把精神支柱建立在某種事物之上,也似乎總是需要通過別人的語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熱愛自己。然而,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有~天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來關懷我們、愛護我們、鼓勵我們。那我們怎麼辦呢?

一個與自己過不去的人是很難快樂起來的,為什麼不學會自己愛自己呢?愛自己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愛自己是一個人一生幸福的基石。

懂得並學會愛自己,不是讓我們自我姑息、自我放縱,而是要我們學會勤於律己和矯正自己。這一生總有許多時候沒有人督促我們、指導我們、叮嚀我們,即使是最愛的父母和最真誠的朋友也不會永遠伴隨我們。

我們所受到的關懷和愛撫都有隨時失去的可能。這時候,我們必須學會為自己修枝、打權、澆水、施肥,使自己不會沉淪為一棵枯榮隨風的草,而成長為一株筆直茂盛的樹。

懂得並學會愛自己,是讓我們在最孤立無援、必須獨自穿行既沒星光又沒月光的雨夜的時候——我們要學會自己給自己撐一柄避雨的傘.自己給自己一個堅定的信心,然後懷著對光明的期待活下去,堅忍地迎來陽光明媚的早晨。

懂得並學會愛自己,並非出於一種孤芳自賞的無知和狹隘,而是源於對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這可以讓我們的生命更為飽滿和健康;可以讓我們的靈魂更為自由和強壯;可以在我們精神無處棲息的時候,親自去砌磚疊瓦,建造出我們自己的宮殿,做為自己精神的家園。

愛你的孩子

你一旦決定要生下自己的孩子,你就要愛他們。有孩子是非常令人欣喜的事,我們應該對此銘記於心。他們是世間最珍貴的。

孩子們不是自願選擇降生的,他們不能決定屬於哪個家庭,也無法決定自己的人格。他們必須接受自己是誰,不能因為自己不是別的什麼人而抱怨。

人們經常考慮怎樣才能撫養好他們的孩子。他們想知道怎樣處理孩子們不守規矩的行為和其他令人不愉快的情況。答案隻有一個字:“愛”。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發展得很好。這樣的孩子不是被給予所有的東西以顯示他們是被愛著的,也不是成天被人告知他們多麼受別人的寵愛,而是一個真正意義上被疼愛的孩子。

如果你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出於對他們的愛,他們就會很幸福(他們或許暫時會有點氣惱,但以後會快樂的)。很多孩子在成長時,家裏都是為了節省時間而做出決定,不是為了愛。父母可以打開電視或有線網絡來娛樂、教育和教導他們的孩子,這很容易就做得到。但這是基於愛而做出的決定嗎?答案是否定的。這是父母為了貪圖方便而做出的。將來,他們都會為這種方便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