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昨天的自己已死,而新的自己剛剛誕生。但很多人的頭腦裏,卻總留戀於昨天的記憶,像藕已斷,而絲還連著。這是不完全的新生。
有一位女士,因工作需要,在友人的建議下,去做所謂的“造形設計”。
設計師在與她晤談之後,按照她的個性、環境需要為她做了一些修改和增添,其中包括發型的更換、化妝、衣著乃至於眼鏡、飾物,都提出一係列建設性的意見:完成之後,還拍了照片“存證”。
果然與以往的她判若兩人,明亮、清爽且較具親和力。然而,當她以這樣一副全新的麵貌回到辦公室時,卻引來許多不以為然的批評、調侃,甚至嘲諷,尤其是一幫男同事們,更紛紛要求她恢複原樣,理由是:“我們習慣了那樣的你。”
就連家人也消極地表示“還是以前的她好”,因為,“那才是你,是我們熟悉的你啊!”
這些負麵的反對聲浪,衝擊得令她有不知所措的迷惑,對鏡自覽,她喜歡全新的自己,卻又依戀過去的那個自己,想全然地改頭換麵,又承受不了諸親朋好友的戲謔。結果反倒使她陷入更大的混亂中而找不到自己。
問題的症結,其實並不在於好看與否,而是在於“習慣性的盲點”之上。人在慣於接受某種形體、規劃或生活模式之後,很容易衍生盲點,進而對新的東西產生排斥,這種慣性盲點,往往與年齡成正比,越年輕、心越柔軟的人,越不易有這層障礙,年齡越大,心越僵硬的人,越脫不掉這股自以為是的積習。
所以說,人的老化現象,不一定是由身體機能開始,而是從心靈變硬開始。也就是,當一個人無法接受新的事物時,就是老化的開始。
而一個人之所以無法接受新東西,並不是因為他不需要,而是他手上的那隻杯子裏,已經積滿了太多陳年積垢,任何新的東西倒進去,立即被原先的氣味溶化,進而消失、走味。
我們常常不自覺地為自己杯子裏注入各種東西,卻又忘了在吸收之後好好清洗幹淨,久了,杯子裏便留下固定的氣味和殘垢,隻有相同的東西放進去,才覺合適,而對於一些不同性質的東西,便產生排斥拒絕。
多可惜!
假如你的那隻杯子,隻能容納少樣的東西,豈不顯得太淺、太有限了嗎?
那麼,何不常常清洗自己的杯子,讓它幹幹淨淨地空著,隨時準備接受新的東西,讓屬於你的杯子更豐富、更絢麗?
2.為自己製造生動的回憶
一個沒有回憶的人,就像一盤菜缺少了油鹽醬醋等佐料,吃起來沒有滋味,舌頭上的味蕾一片空白——
換言之,一個沒有回憶的人,就像一個沒有曆史的國家和民族。
不過,回憶,也是可以製造的。
一首珍妮·約瑟芬的詩,它的開頭是這樣寫的:“當我年華老去時,我要身穿紫衣……”沒錯,誰說年華老去的人就該自我放逐、暮氣沉沉?我們也可以像年輕人一樣朝氣蓬勃,擁有自己的風格。不僅可以穿紫色的,還可以穿鮮紅、暗紅、全黑的衣服。隻要喜歡,有什麼不行?
而且,還要不斷學習。一般人都認為人一旦老化,思想、知識必定也隨之僵化,絕對學不了新東西的,所以才會有這麼一句成語:“老狗學不了新把戲。”
果真如此嗎?還是,這隻是人們的刻板印象而已?或許從約瑟芬的回憶中可以瞧出些端倪。
驚覺年歲漸長的這幾年來,我從來沒想過要停止探索新而刺激的點子,也沒有想過要停止將這些想法付諸實行。我想要寫作,也想要畫畫,更想要和老友一起消磨時光;我想要多多旅行、時時聆聽、少說點話;我也很想無懼於說出自己的罪行——可不是為了要將之推諉於人,而是要表達真正的自我。
因為我很清楚,要是我不這麼鞭策自己,不必等到生命終了的那一天,我的心就會先行死亡。那有如行屍走肉般的生活,無論如何我是不願意過的。
雖然明知現在學畫、學音樂太晚了,不但永遠都成不了畫家、音樂家,甚至可能連一幅完整的畫都畫不好,但那又有什麼關係?至少我曾經嚐試過,至少我曾經試著去實踐自己的夢想。
曾經努力過的事就不會後悔,也就了無遺憾。
會有那麼一天,我會微笑地坐在前廊,知道自己從未停止嚐試,也未停止成長;而且,我也會知道(因為我就是知道),生命的最大樂趣就是每天所經曆過的總和。縱使我就這麼走了,也是帶著滿意的微笑而去的。
製造回憶,就從今天開始。這樣,當你年歲漸老,或者即將遠離人世時,才不會覺得有所遺憾。
3.自己的目標在登高望遠處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登高望遠天高地闊,但他們大多現實地把目標定在半山腰。
然而你要做事業的話,目標,就一定要在登高望遠處。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目標在登高望遠處。
首先,要使你的趣味高雅。
高雅的趣味如同才智一樣,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對事物了解得透透徹徹,可以打開你的胃口,增強你的欲望,所以你事後一旦如願以償,就會覺得快樂倍增。看看某人追求的是什麼,你就可以判斷出他才智的高下。才智越高,其所追求的目標也越大。嘴張得大,咬下的東西也大;心性崇高者必從事崇高之事業。在趣味高雅精純者麵前,即使最偉大傑出之士也不免誠惶誠恐,最完美者也會失掉其自信心。很少有能完美到至高至大的事物,所以你在欣賞時,不要太苛求。趣味的得來同他人的聯係相關。你通過不斷地練習,終於形成你自己的鑒賞趣味。如果你能結交上那些欣賞品味臻於至善者那是你的造化。不過,卻不要自稱對什麼都不滿意,這是一種愚蠢的極端心理。如果這種極端心理是出於裝模作樣而非由於天生的性情,則更加顯得可惡。有的人希望上帝曾創造了另一個世界和另外的完美事物,這樣就好滿足他們自己的不切實際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