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臨走前,我拿出了把小刀,在旁邊的甬道壁上留下了個記號,避免記不住出發的地方,一直繞圈子。
我沒有忘記低頭去研究手裏的羊皮圖,可從結構圖中很難看出些門道出來,自己更多的注意力還是反正改了周邊的甬道壁上,萬一能有什麼記載了地宮相關信息的壁畫文字之類的,也算是有所收獲了。
甬道內部的空間很大,我舉著手電筒四顧環看著,很可惜,兩壁的壁麵上並沒有什麼壁畫文字。
反倒是在手電筒光的照射下,青磚更顯幽綠,猶如撒發著蒸騰的綠色煙霧。加上這裏陰氣頗重,時不時的會有一股莫名的涼意傳遍我的全身上下,直叫我心有忌憚。畢竟下一秒會發生什麼,隻有上帝的視角才能看到。
小心駛得萬年船不是騙人的話,我自認為自己算是個謹慎仔細的人了,每走的一步,都是左腳放到一塊地磚上麵,等確認沒有什麼危險後,右腳再跟上,導致自己需要花費的時間要久些。
時間不知過去多久,沿路的青磚牆壁逐漸的發生了改變,正如我想的那樣,最終還是沒有讓我感到失望,一幅幅壁畫出現在了我的視野之中。
我依舊慢慢的湊了上去,打著手電先大致了掃了眼兩邊牆壁上的壁畫,壁畫的篇幅長度超出了我的想象。由於甬道盡是彎路,憑我現在所處的位置,根本看不到壁畫的結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青磚牆麵的基礎上,壁畫使用了漢白玉石,進行雕刻打磨,凸顯出圖中的人和事物,看得出是專門找工匠進行精心雕刻過,體現了壁畫被刻在這裏的重要性。
盡管我並不知道,建造地宮之初的那個年代,雕刻出這樣一副栩栩如生的壁畫,要動用到多少人力物力,但我能想象得到那有多難。
再來說壁畫上所描繪的畫麵,正對著我麵前的這幅,我猜測會是壁畫描述的開端,畫的是皇室宮殿,文武百官朝見帝王,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跪拜在大殿之上,兩手高舉著一樣類似於“卷軸”的東西。
帝王派人接過了“卷軸”,很快畫麵突然改變成坐落在山下的小鎮民房,民房多處受到損毀,損毀情況嚴重,街道上空無一人。
我估計十有八九是這個小鎮遭受到了百鬼的襲擊,鎮上的要麼死的死,要麼傷的傷,街道上沒有人很正常。
但是在壁畫還沒交代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小鎮變成那樣,就又改回到了大殿之上,“卷軸”已經被帝王合上握在手裏,朝下的文武百官中,走出了兩個人。
因為在刻畫人物上麵,雕刻壁畫的工匠喜歡用類似紙人的模樣來刻畫,我大概能看的出,兩個人是一文官和一武將。
他們兩個人好像在跟帝王進言,帝王聽取了他們的意見,甩手將手中的“卷軸”扔到了大殿上,派他們他們前去處理小鎮的事情。
到這裏容我插句嘴,按照先前周庭淮向我講述的內容,他們兩個人中的文官應該就是劉伯溫了。
而我感到好奇的是,和劉伯溫在一起的那個武將會不會是繪製我手中羊皮圖的人?也就是霧川櫻的祖先,以為地宮裏有金銀財寶的那個將令?
自己細琢磨一番,又想到周庭淮說過,霧川櫻的祖先是劉伯溫手底下的人,那個和劉伯溫一同站出來進言的武將,看樣子不會是比劉伯溫等級地位低下的角色,所以有可能並不是霧川櫻的祖先。
那他會是誰呢?這個問題我一時半會兒也想不明白,隻好先窩在心裏,回頭繼續看眼前的壁畫。
壁畫的內容實際上並不多,單單是上麵我所看到的內容,就已經占據了我眼前這一麵甬道道壁的一半。
接下來的內容,則是開始講述了劉伯溫和那位不知名的武將一起治理百鬼之亂的事情,其中沒有提到任何有關我毛家祖先參與的事,甚至連劉伯溫都很少提到,最為凸顯的便是那位不知名的武將。
一麵的壁畫看完後,我又去看了對麵的另一麵壁畫,那位不知名的武將在壁畫裏簡直成了神明一樣存在的人物,壁畫上還特意刻畫了兩張,他英勇獨自對抗惡鬼和奮不顧身救助民眾的畫麵,就好像現代的英雄漫畫一樣,人們都崇敬他,帝王也是對他青睞有加。
到最後,百鬼之亂結束,百鬼被他們封印。那位不知名的武將貌似不久後因為某種原因駕鶴西去,帝王看在他生前的作為上,為了祭奠他,命人在封印上修建了座地宮,並將他的遺體和棺材一同送入了地宮中,享受王相將候死後才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