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八卦迷宮(1 / 2)

想想也是,在那個年代能帶動小部分進行垂直移動已經算是奇跡了,如果要帶動整條甬道的地板,需要用到的機關係統必須龐大且不說,沒有足夠的動力來維持運轉更不行,年久失修出了故障又是一碼事。

我還試過去找尋將這一部分的地板升上去的方法,但由於我太著急離開,那快被我踩下去的地磚此刻很難再找到,等在這上麵費了些功夫,確定真的沒有辦法升上去,沒得選擇,自己隻能沿著甬道往前走。

走沒多遠,算是走到了盡頭,甬道專門留出了個約兩米高的出口,從裏麵出來後,我的視野一下子變得開闊了許多。

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經過人工開鑿出來的巨大洞穴,放眼望去,洞內豎著一道道高高的圍牆,形成了類似於迷宮一樣的建築群。

站在我的這個角度看上去,雖然確定不了迷宮內部的情況,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通過抬頭看洞穴頂部,照洞穴頂部的麵積來推算,假如這裏全用來建迷宮,那麼著跟迷宮起碼快有一個飛機場那麼大的麵積了。

一時間,我想不通為什麼要在地下建這樣一座迷宮,前後的邏輯關係如同我眼前的迷宮一般,錯綜複雜。

與其思考這些問題,倒不如想想怎麼通過迷宮,畢竟我所能走的路也隻有這一條了,迷宮就是再難,不克服的話,還拿什麼談救我的母親?

我在心裏暗自給自己大加油鼓勁,沒繼續站在原地傻愣著,直接邁開大步朝著迷宮的入口方向走去。

進入迷宮的路隻有一條,但等進入迷宮內,很快路就不是一條了,而是多條分支,自己的每一個選擇都將決定了自己能否走出迷宮。

長這麼大,除了在電子產品上玩過迷宮類的遊戲以外,我當真是對破解迷宮一竅不通,還的是蠢人蠢辦法,用小刀在旁邊的石牆上做記號畫箭頭,以免自己走錯回來不記得出發的地點。

我選了一條往左邊去的路,此時視野的寬闊,導致了我手裏的手電筒散發的光略顯微弱,兩邊高高的圍牆,給予我一種無形的壓迫感,亦或許是龐大的迷宮構造讓我的心裏總是保持著先前對待符文甬道的忌憚,精神變得無比緊張。

每每聽到腰間掛著的古鈴發出的清脆聲響,回聲又從四麵八方傳蕩回到我的耳朵裏,我懸著的這顆心,根本放不下來。

在我用小刀往身邊的圍牆的牆麵做記號的時候,我有注意到,圍牆的表麵有許多多的小坑,如小米粒般大小,甚至還有稍大點的窟窿,有點像受了風沙侵蝕的影響而形成的。

“難不成地底下麵也有風沙吹過?”我不由得自文字說道。

回過頭我仔細留意下,迷宮這裏的空氣流通的確比之前的甬道強了不少,照理說古墓地宮完成,帶到墓主人入墓之後是必須要封墓的,為的是保證墓主人的屍體保存的更完整。

無論古今現代,大多數的人們認為,都看重死亡這件事。隻不過放到古代,人們都希望故人的屍體能早日得到安息,尤其不希望屍體遭受到破壞,盡可能的保證屍身的完整。當然有的地方有專門的特殊葬法,什麼山葬、海葬、樹葬,包括火葬,大家應該清楚火葬並不是現代才出現的。

舉例說明這麼多,我想強調下人對待死亡的看法和做法。在甬道裏麵的時候,空氣稀薄且流通慢,我能理解這可能和年代久遠有關係,封墓的絕對密封性做不到永生永世,密封性遲早會隨著年代的變遷逐漸降低,進來點空氣倒也正常。

可是你要能達到風蝕迷宮的圍牆,未免太誇張了,以地宮主人的尊貴,總不能是豆腐渣工程,用一些低級材質的石板建圍牆吧?

我越想越覺得奇怪,心說:“看來這不會是個單純的迷宮,建造迷宮的人,絕對別有用意。經過符文用到的事,以建造者的尿性,迷宮十有八九另藏玄機。”

至於玄機是什麼,我剛開始走,哪裏知道那麼多,隻有慢慢的去挖掘發現,留下新的記號,憑自我的感覺走。

饒了兩個圈子後,我來到了迷宮的一處死胡同,麵前沒有路可以走,自己又不是耍特技的,做不到翻過兩米多的高牆,便開始尋著先前做的箭頭記號往回走。

也怪我沒什麼真本事,原本打算換條路再試試,不成想當我轉過身時,眼前的一扇圍牆位置發生了變化,我記得明明那扇牆是處在彎道上,此刻的路線卻由彎道變成了直道,那扇牆也因此成了直道上的圍牆,就好像其他的給它騰出了地方,讓它擠進去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