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 軍事分析(下)(1 / 2)

孫承宗驚訝道:“你是何人?”

年輕人說:“下官盧象升,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看兵書,原是戶部主事現在軍務院學習參議軍機。”

孫承宗說:“真是後生可畏啊,那你說說你的高見。”

盧象升說:“下官高見是沒有的,不過試著猜一下孫大人的想法,大人是不是想用步步緊逼的辦法從寧遠到錦州再逐步圖謀收複沈陽、遼陽?中途有城奪城無城建城,如有敵人阻撓就用車營保護著步營和騎兵擊敗敵人,最後逐步收複所有失地?”

孫承宗說:“本官正是如此想的。”

盧象升說:“下官認為在遼西走廊這樣做勉強可以,因為遼西走廊很窄,但要入遼東恐怕就有問題,隨著占領的城池越來越多需要的守軍也越來越多,朝廷的負擔就越來越大。這樣還有個重大缺陷就是敵人隨時可以選一座城圍點打援,即使攻擊不利敵人也可以回軍遠走讓我軍疲於奔命。”

孫承宗聽了默然,這時邊上的原遼東巡撫王化貞說道:“如果建奴從蒙古借道直奔京師卻又如何?這不得不防。”

天啟看沒有人能拿出萬全的意見就說道:“朕不懂軍事。不過說兩句諸位看是否妥當。”

孫承宗和熊廷弼等人說:“皇上請講。”

天啟說:“要一個人說出一個十全十美的辦法殊為不易,這樣,把一個大問題分開成幾個小問題一個個解決。”

孫承宗問道:“請問皇上怎麼分?”

天啟說:“諸位都想的攻守兼顧,朕想把攻和守分開。經過這幾天諸位的話朕聽出了進攻遼東的線路有三路,從山海關經寧遠到錦州看為一路;從喜峰口出長城往北繞道蒙古插汗部入遼東算第二路;毛文龍的東江水師為第三路。這三路每一路都按隻攻或隻守來設想部署,諸位看怎麼樣?”

張維迎說:“這倒是個辦法,攻怎麼攻?守如何守?怎麼樣省事省錢最後作個比較,這辦法可行。”

天啟說:“對,還要算銀錢損耗。”

這時邊上的楊公春說話了:“啟稟皇上,該用午膳了。”

天啟說:“讓人把飯傳過來大家一起吃,不要那麼複雜簡單些。”

一會兒,十幾個太監抬了七八盒菜抬進一間偏殿擺好,待天啟和眾臣坐好後一一當麵試過菜後依照各人需要給大家端菜。天啟先要了兩樣菜,指著一盤紅燒肘子說:“這東西給孫先生端過去,軟和又感口,朕記得先生最喜歡吃。”

孫承宗嗬嗬一笑道:“臣老了牙口不好喜歡吃軟點的,難得皇上還記得。”

天啟說:“先生老了幾歲但看著瘦,常言說得好千金難買老來瘦,先生瘦得精神定會長壽。來來來,諸位別客氣想吃什麼讓他們端,吃完我們繼續商談。”

吃過午飯後眾人又坐在地圖邊,熊廷弼首先說道:“皇上,臣認為山海關到錦州這一路應該主守,時機成熟了可按孫大人步步緊逼的策略進攻。蒙古這一路應該建騎兵和車營主攻,因為隔著蒙古插汗部所以應該守在長城邊上訓練,時刻準備進攻來犯之敵。東江毛文龍部本就駐紮在孤島不需要考慮守的問題,人不多所以進攻也隻是襲擾而已。皇上以為如何?”

天啟說:“朕不好評判,先讓內衛記下來,誰接著說?”

王化貞說:“皇上,這蒙古插汗部在朝廷和女真人之間搖擺,擺明了是想從中獲利。朝廷應該派人與之談判,看能不能在那裏駐軍,至少也要駐守些偵騎以便及時知道情況好作準備,其他的臣跟熊大人的意見一樣。”

高第說道:“臣覺得在國庫空虛的狀況沒有解決之前不宜進攻,可以邊與蒙古部談判邊在長城邊訓練軍隊準備提防,但這樣一來錦州的位置就顯得太突出了些,是否可以撤些人回來這樣朝廷的負擔也輕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