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說:“朝廷現在沒錢,把翰林院清理出一半劃歸聖學院如何?”
趙南星有點激動地說:“皇上此舉甚好,臣當年中進士時就很想盡讀翰林院中之藏書,轉眼五十年過去了,行將就木之年還有機會去完成年輕時之夙願,實為人生之大幸,臣先在這裏謝過皇上。”
天啟說:“趙大人先不忙高興,你得把處理吏部事務的經驗交給他們才能去聖學院,還要推薦幾個博學大儒進去大家才好每天坐而論道,朕還聽說趙大人還精於創作戲曲,閑暇之時多寫幾部流芳百世之曲也是美談啊。”
趙南星說:“皇上放心,臣明日回到吏部就放手讓侍郎去處理一切事務,他們有疑問時臣定會悉心指點讓他們早日上手。推薦博學大儒更是不在話下,像劉宗周雖然年輕,但其學問見識為很多人欽佩,皇上如願見可招其來。至於說戲曲,皇上也喜歡這類小道?”
天啟說:“趙大人既然如此推崇劉宗周可以招其前來看看,人才在什麼時候都是稀缺的。但趙大人說戲曲是小道朕卻不讚同,戲曲是雅俗共賞之作,上到王公大臣下至販夫走卒無不喜聞樂見,怎麼能說是小道?朕不但知道你趙大人喜作戲曲,還知道葉向高葉大人喜歡圍棋,不知可有其事?”
葉向高驚道:“皇上也擅圍棋之道?”
天啟說:“知道怎麼走子,跟你葉大人對弈嘛你得讓朕九個子才有得一拚。”
群臣一聽都哈哈大笑。這時韓爌說:“請問皇上,為什麼叫聖學院呢?”
天啟說:“開始錢謙益說官員應該立德立言立功,朕認為隻要一個人做到這三點不是聖人也離聖人不遠了。先說立德,一個人是不是君子沒有標準,可以是窮居陋巷不改其誌的顏回,可以是不貪財不附勢跟朋友割席斷交的管寧,也可以是不好色坐懷不亂的柳下惠。但在朕這裏隻有一條,就是不利用職權撈銀子的人就是有德之人,朕的經濟審察製度正是為了幫助每個官員立德。說了立德再說立功,前一陣朕要求政務院成立預政處,既是為了方便朝廷計劃安排,也是為了方便官員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完成了任務就是有功沒有必要挖空心思去想辦法立功。最後說立言,當一個官員在七十歲進入聖學院時,他敢拍著心口說自己這幾十年沒有拿過一文不屬於自己應得的錢,沒有拖延過一件朝廷交給他的任務,這時他進入聖學院將他所想、所感、所得寫出來,那麼他就是活著的聖人!朕就會給他樹碑立傳,朕把這個地方稱為聖學院,就是希望你們在坐各位都能成為聖人!”
聽了天啟的話群臣頓時都激動了,聖人啊!幾千年才出一個,現在卻是觸手可及還名額不限,不但老頭激動年輕人也很激動,但激動一陣以後突然發現聖人跟這裏的人沒有什麼關係,大家的家底都不幹淨,很簡單,身家幹淨的當不了官至少當不大。這時朱延禧來了一句:“皇上,為什麼要限製年齡呢?年輕人也有很多人有才能可以擔當大任啊。”
天啟說:“朱大人有所不知,人身上有種東西叫野心,就是不斷地想上進為了上進可以不擇手段,朕用年齡來限製人的野心就能讓人心不再那麼浮躁,三十歲最多到從五品四十歲最多到從三品,大家就會沉下心來把事情做紮實,閑下來也可以在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漁獵耕讀等上麵陶冶一下性情,這樣不好嗎?再說了一個三十多四十的人就身居一品二品,他再立了功朕該怎麼辦?把皇位讓給他來坐還是把他幹掉?”
聽了天啟的話朱延禧有些語塞,天啟微微一笑也就離開了讓大家仔細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