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 應敵方案(1 / 2)

軍務院在二十二日當天就製定並下發了關於遼東作戰的草案,第二天就送到了遼東前線並說明隻作參考,如有不同意見立即上報。遼東督師高第在臘月二十四召開了軍事會議,文官有經略熊廷弼、巡撫王化貞、寧前道袁崇煥、禦史監軍黃道周和禦史監軍盧象升,武將有山海關總兵馬世龍、寧遠總兵滿桂,還有副將趙率教、副將朱梅、參將張靜安,幾個遊擊祖大壽、何可綱、曹文詔、左良玉等人也一起來旁聽。

雖說是軍事會議人來得也多,但因為大明一貫是以文製武,所以會場就成了幾個文官的表演場地,武將們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不動如山,因為他們知道講道理是自己的弱項還不如閉上嘴巴養神。而在幾個文官中,熊廷弼和王化貞雖然職位高但因為是敗軍失地之人所以也不怎麼講話,知道自己說出來的話別人未必肯聽,如果據理力爭別人隻需要問一句話:‘你這麼厲害當年怎麼敗得那麼慘?’自己隻有掩麵而走的份。

這樣一來軍事會議就成了督師高第跟寧前道袁崇煥之間的交流了,高第首先安排了三萬守軍的職責。以前的遼東軍隊雖然有十幾萬,但老兵油子多還有怕打仗的膽小之人,加上還有思鄉的客兵整個軍隊的戰鬥力那是相當的低下。根據軍務院的要求幾月前遣返了客兵並從十幾萬人中挑選出願戰敢戰的二萬五千人組建了一萬騎兵,還有山地步兵、陸戰水師和車營各五千,又再挑選了不懼怕據城堅守的守城兵三萬,這三萬人雖不是十分勇敢但至少不會一見敵人就跑。

在高第的安排中馬世龍帶一萬人守山海關,熊廷弼帶一萬人由參將張靜安協助守寧遠關,袁崇煥帶一萬人由總兵滿桂協助守寧遠城,這些大家都沒有意見。但是在安排那二萬五千機動部隊時袁崇煥提出了不同意見並與高第發生了爭執。

高第說道:“軍務院的安排是五千山地步兵營巡守窟窿山以西地段,那兒雖有邊牆箭塔外麵敵人的騎兵也不好走,但地段長約有七八裏,萬一遇到敵人棄馬翻越邊牆過來也是麻煩事。”

剛說完第一句袁崇煥就不同意,他說:“那裏箭塔密集,根本不需要人巡守,就算敵人翻越過來也沒多大用處,隻要敵人的騎兵進不來沒必要管,這五千人應該進寧遠城協助守城,現在城裏隻有一萬人太少。”

高第說:“寧遠城北門外排著十幾列月字關城根本不需要費多大心,東麵地勢狹窄且高低不平不利於敵人馬隊,隻有南門空曠但有一萬騎兵和車營、水師陸戰營各五千,加城內一萬人共三萬人內外配合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袁崇煥說:“趙率教那裏有四萬後備隊,分一半進城防守才讓人放心,現寧遠城內積攢了近百萬石糧草,一旦城破五年內大家都沒得吃,現在開始又沒有了軍餉,沒吃的不用敵人打大家就得完蛋。”

高第帶著嘲諷的笑容說:“那四萬人就是些隻會種田修城的膽小鬼,敵人來了跑得比誰都快,你要他們進城不怕他們逃跑?他們逃跑後連城門都會忘了順手給你關上的。軍務院的意思是讓他們進月字關城,那是他們的家,老婆孩子都在裏麵他們總得想辦法保護老婆孩子吧?”

袁崇煥也輕蔑地說:“什麼月字關城?就是住兵帶住家屬的火墩,隻不過是在外麵包了層牆而已,不知是哪個腦袋發熱想出來的,勞民傷財修那些還不如把城修結實些。”

聽了袁崇煥的抱怨,高第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露出了微笑,順著袁崇煥說道:“看來袁大人對修建月字關城有看法,繼續說說有什麼不對,本官怎麼覺得這月字關城是一大創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