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 職務調整(下)(1 / 2)

見一時無人說話軍機大臣王在晉說:“皇上,在薊州成立軍事管製區說起來還是臣的提議,不過臣現在對渤海軍區的興趣要大一些,臣希望去渤海軍區任督軍。”

王在晉一開始想去薊州是因為不想跟孫承宗在一起,無論是比關係還是比口才自己都差得太遠,加上以前還有些過節,不如死了心離得遠遠的當個土皇帝穩當,但聽到要成立渤海軍區後王在晉的心又活了。去年年底王在晉曾經帶人去考察過邊事,對長城沿線的艱苦環境有了個直觀認識,想到自己臨老了還要去山區顛簸也有些黯然,而渤海軍區的治所在天津,離自己家近還不用去薊州翻山越嶺,不爭取一下那才傻了。

王在晉敢於爭取渤海軍區督軍職務也是有原因的,他以前任過江西布政使、右副都禦史、兵部侍郎等職務,對沿海抗倭、運河漕務都有一定的發言權,這渤海軍區督軍的職責一是要建近海水師二是要兼管漕運,就好像給他自己量身定做的,所以他自己也覺得有底氣。

果然,見沒有人跟王在晉爭,天啟點了點頭道:“朕看過王大人寫的《通漕類編》、《海防纂要》等書,書中雖然說得不是很詳盡但也有些見地,王大人確實適合渤海督軍這個職務,那就先定了吧。”

軍務院幾個有資格跟王在晉競爭的人當中,有的怕暈船不想跟大海扯上關係,但更多的是怕惹得孫承宗的不痛快,大家都知道孫承宗也巴不得王在晉早走,既然兩人都想各不相見,其他人再要從中作梗就是自討沒趣了。

新任軍機大臣袁可立曾經跟孫承宗一起給天啟講過經史,雖然沒教兩天,也不像孫承宗那樣會啟發式、互動式等多種先進教學模式從而博得了天啟的喜歡,但也算跟天啟有一段師生之宜。見王在晉被定為渤海督軍後就說道:“皇上,臣對水師建立也有些心得,既然定了王大人任渤海督軍,臣願意去任遼東督軍,到時候遼東水師與渤海水師互相配合殲滅建奴。”

天啟想了想問遼東督師高第:“高大人,遼東委派了督軍後督師職務就會撤銷,不知道高大人是想在前線呢還是想回北京?”

高第在寧遠呆了半年,權力沒有行使多少明裏暗裏的氣倒是受了不少,手下驕兵悍將明裏尊敬他骨子裏卻看不上他覺得他老實,而像袁崇煥等文官覺得他狗屁不懂更是瞧不起他。上次侯恂來了一趟讓他覺得自己在寧遠受到的尊敬連個小禦史都不如,加上遼東又冷又危險,海上要結冰不說女真人一晃眼就能拿著刀槍出現在城下,所以他早就想離開那個是非之地。

見天啟發問高第知道不能藏著掖著了就說:“皇上,隻要能為朝廷效力,臣在哪裏都可以,不過臣前一陣老寒腿又發著了,袁大人願意去遼東臣就先回京養養腿,到時候好了再聽皇上調遣。”

天啟點了點頭說:“高大人這半年辛苦了就回京養養吧,那遼東督軍一職就定給袁大人了,剩下的薊州督軍誰願意去?”

孫承宗見高第要回京養病,剩下的隻有張維迎和王永光,這兩人誰去都不好。張維迎本不是去前方帶兵的料,軍務院裏軍情處和軍法處也離不開他。王永光呢主要負責聯係兵部,平時對孫承宗也是尊敬有加,如果王永光去了身邊再想找個這麼知情知趣的人也不容易。想到這裏孫承宗說:“皇上,臣保舉一人能夠勝任薊州督軍一職。”

聽孫承宗有人選大家都鬆了口氣,薊州本身也冷周圍還多山,年輕人去爬坡上坎還可以說他有興趣濃厚的資本,老年人如果要去那就顯得對自己的身體太不負責任了。天啟聽孫承宗這樣說就問道:“先生準備保舉誰?”

孫承宗說:“遼東經略熊廷弼,臣不但保舉熊廷弼為薊州督軍,還要保舉王化貞為薊州巡撫,不知皇上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