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四月末,當皇太極坐上汗位自稱為天聰汗時,他的旁邊增加了幾把椅子,上麵分別坐著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他的幾位哥哥。在幾位貝勒各擁重兵自重的情況下,讓大家利益均沾是最恰當的選擇,這個選擇就是讓三位大貝勒跟皇太極一起坐著接受大家的敬賀,名義上就是女真八旗的旗務軍務由皇太極這個天聰汗與幾大貝勒共同治理,當然這個做法不包括其他小貝勒和大臣,因為跟幾大貝勒相比其他人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皇太極一坐上汗位就放棄了努爾哈赤四麵出擊的戰爭理念,他認為四麵出擊四麵樹敵對女真人沒有好處,在他的反複勸說下所有人都同意了他的想法緊密地團結在了他的周圍。誰說得對就聽誰的說得不對就靠邊站,就算是剛剛死去的努爾哈赤也不能例外,在女真人的詞典裏也沒有三年不改父誌這一說。
皇太極的規劃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南防北攻西維持,具體來說就是在南邊的大奠、新奠、寬奠等六堡駐紮重兵防守,避免毛文龍的東江軍從這裏過去騷擾。在金州一帶讓明朝叛將孫得功駐守防禦,並讓孫得功帶人修複旅順後給從喀爾喀部投靠或擄掠來的蒙古人駐守順便放牧,這樣也堵死了毛文龍從金州一帶上岸搞事的路,因為新來的蒙古人不可能跟明軍打成一片,沒有當地人支持的明軍也興不起什麼風浪。
在北邊繼續聯絡已經真心投靠過來的科爾沁人,準備共同對喀爾喀部剩餘勢力進行蠶食瓦解,同時還通過科爾沁人跟西邊的喀喇沁人接觸溝通,讓科爾沁人與喀喇沁人聯合起來形成反插漢聯盟,共同反對插漢部的林丹汗。隻要把林丹汗擠走或者擠垮,女真人的勢力就會在蒙古草原上暢通無阻,可以從不同方向對明朝形成全方位打擊。
當然還得先跟明朝進行談判,原來在寧遠城下怒爾哈赤已經跟大明朝廷有了個不是協議的協議,皇太極認為在這個協議的基礎上深入細化地談判一定能取得效果,就算沒有什麼效果隻要放低姿態繼續談判也能麻痹一下明朝的官僚們,讓他們在滿足虛榮心的同時失去鬥誌。
四月底,在寧遠關前出現了一隊人馬,人不多大約有一百來人其中有十個明軍裝束的人。守關士兵馬上報告說出現敵情,請負責守關的寧遠參將吳襄定奪。吳襄是個很有心智的人,也是個很謹慎的人,得到士兵的報告後立即上關了望,見來人不多且止步於哨塔前就親自帶人出關查問。
盡管現在沒有敵人進攻寧遠關但關牆上也隻開了一扇小門,另外兩扇還是處於堵死狀態,為了好看點吳襄剛一接手寧遠關就讓人在關牆上淺刻了兩個門的樣子,讓人從外麵看起來也像那麼回事。吳襄帶人從小門出去來到女真士兵麵前,看了看這些人說道:“你們不知道我們都簽署了協議嗎?明軍不過漠北女真人不進寧遠,你們到這裏來幹什麼?就算想撕毀協議進攻寧遠你們這百十個人也不夠啊?還有這十個明軍裝扮的人是怎麼回事?”
吳襄的話剛說完就見對方隊伍裏一個明軍大喊道:“吳將軍,你不認識我們了?你當都司時曾經管過我們我們都曾經是你的兵啊,你再仔細看看?”說完滿臉都露出激動又期待的神色。
吳襄仔細打量了一下這十個明軍,點了點頭說:“是有點麵熟,你們怎麼跑到女真人那裏去了?難道你們投降了女真人想對寧遠不利?”
剛剛說話那個明軍尷尬地說:“吳將軍別誤會,我們是在跟祖大壽祖將軍攻擊遼東時走離了隊伍被女真人俘虜了的,他們今天來應該也沒有什麼惡意,聽說是來談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