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軍人天職(下)(1 / 2)

聽到天啟說這事牽連到軍隊,孫承宗就感到這裏麵的問題大了。一般人對朝廷有不滿情緒是可以理解也可以原諒的,一個國家裏有很多各式各樣的人,也有各種不同的需要。張三喜歡的東西李四未必喜歡,李四討厭的人說不準王五還引為知己,正所謂眾口難調,因此任何施政者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擁護。那些得到全體擁護的人隻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治下百姓已經被全體成功洗腦,所有人的喜惡都變得一樣;還有一種就是施政者有千手觀音的能力,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要。

天啟不對手下官員洗腦,他覺得人的最寶貴價值不是他的力量而是他的智慧,所以他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挖掘手下大臣的潛力。不該他管的他堅決不管,該他管的他也盡量讓別人幫他管,他說這樣做不但能培養人才還能使自己多活幾年。天啟也不是觀音菩薩,他不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要,所以罵他的人也很多,不過從他這一年來做的事來看,誇他的人要比罵他的稍微多一點。

對罵他的人天啟能夠心平氣和地對待,因為他認為從不滿之人的話中可以看出自己的過失,如果別人說得有道理他就會想辦法對這些過失加以彌補,進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和完善。但他對兩種人一直以來保持著相當高的警惕,一種是商人,第二種就是軍人。

明朝的皇帝不喜歡商人是個有著悠久曆史的傳統,以前的皇帝為什麼不喜歡商人沒有尋根問底的必要,現在在天啟這裏這個傳統有了新的解釋。天啟說過百姓們除了聽從政府的命令外還認錢,掌握大量銀錢的商人有可能用手中的銀子團結起一大批人,如果不對商人加以限製大明的江山因此變色也不是不可能。從這個觀點出發天啟強行對所有商人規定了最高兩成的封頂利潤,目的就是逐步讓朝廷在經濟活動中居主導地位,使所有商人隻能成為朝廷戶部的附庸。

如果說天啟對商人是限製加改造,那麼他對軍人就是警惕和防範。前幾月洪承疇在朝中引起了一月之久的爭論,天啟沒有責怪他反而信任有加,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場爭論使各地軍隊得到了更有效的控製。現在有人指責朝廷的施政方針是沒有關係的,指責天啟本人各種過失也是可以的,但是任何人都可以指責唯獨軍人不行。

孫承宗想了想問天啟:“不知道皇上開始說貼小報的事跟衛所有關是傳言還是有證據?據臣所知皇上派祖大壽的人控製了紅山衛的五千餘官兵,這紅山衛在南直隸離京師還有很遠的路,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天啟說:“孫先生還不知道朕是怎麼清查出這些人的吧?其實朕一直以來就在秘密監視兩種人,一種是商人另一種是各地駐軍。魏忠賢這個蠢貨以前一直把東廠的主要精力放在監視朝中大臣身上,簡直是愚不可及!朕認為朝中大臣都是讀聖賢書長大的,他們的忠誠是刻在骨頭裏的根本就毋須質疑。最應該加以防備的是軍隊和商人,他們一個手握武裝力量一個手握銀糧等物質力量,大明要亡肯定是亡在他們身上。”

孫承宗說:“這麼說來皇上是根據錦衣衛事關其它事的密報,碰巧查到這些寫小報的人身上的了?”

天啟說:“是的,去年魏忠賢就秘密報告說紅山衛私種民田但危害不大,朕想內地衛所俸祿少還時常被拖欠,所以也睜隻眼閉隻眼。前一陣負責監視江南各地大戶的錦衣衛稟報說,說南直隸有幾家大戶跟紅山衛的人有來往,朕讓他們繼續詳查,誰知道查出這幾家大戶的人跟五月十日的貼小報事件有關。這商人、駐軍、朝臣還有對朕有強烈不滿的人勾結在一起,朕再不下手就是傻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