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監政輔政(中)(1 / 2)

天啟成立監政院的目的是想找些人來幫助自己,方便自己脫開身做其它事。但在別人眼裏天啟是在恢複內閣,雖然名目不一樣但實質差不多,就算是信王、劉宗周等人心中也有如此疑問。不過當天啟說要在下麵成立監政機構或者稱其為輔政機構時,大家都知道這不是要恢複內閣更不會是一時興起了。

信王首先問道:“皇兄,這監政院可以說是為了協助你監管各部,畢竟皇兄要辦的事太多,像軍務、大鐵公司、還有比較大比較急的政務都需要你過問。但在下麵成立監政或者說輔政機構有必要嗎?據臣弟所知很多地方督撫平時都是很清閑的。”

天啟想了想問:“政務院現在都在忙些什麼呢?”

信王說:“由於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從北方大量移民到南方去,加上皇兄在各地實行清查充實糧庫、逼迫大戶退田賣糧、所有人不分士紳官民全部交稅等措施,現在大明全國已經不會出現大麵積的饑荒了。政務院根據渤海軍區的經驗,要求山東、南直、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造賣新型漁船並鼓勵漁民去海裏捕魚,據說效果很好漁民的積極性很高。玉米、甘薯、土豆等高產作物的成效還在統計估計不會差,政務院現在正忙著製定商稅的收取細則。”

信王說完後以為天啟會高興,至少也要仔細詢問一番,誰知道天啟麵無表情地說:“這些事牽涉到很多部門,大方向需要聖學院來把握和提出規劃,具體事務怎麼做得好需要博學院給予支持,在官員的選拔任免上需要都察院認真協調。因此盡管有這麼多事,信王是不是感覺也能做到得心應手呢?”

信王想了想說:“皇兄說得對,臣弟也覺得是這麼回事,一個人或者一些人做事且全麵都管,是不如多部門互相配合輕鬆有效率。”

天啟點頭又問道:“那你想過沒有,光是朝中事務都牽扯了這麼多部門,每個地方的地方事務也應該很多很雜,為什麼地方督撫會很清閑?”

見信王低頭不語,天啟又看向其他幾個人說:“你們幾位也說說自己的看法,為什麼朝廷忙地方閑呢?”

劉宗周想了想說:“因為地方督撫不需要考慮那麼多,隻需要按照朝廷的命令做事就好。”

天啟說:“劉大人說得對,地方事務其實不見得少,隻不過他們沒有能力和精力像京裏一樣管很多。你們想一想,在朝廷裏既要管各地的事先規劃,還要管具體實施方法,還要看最後結果,這就比地方督撫隻管遵命行事要忙好多。其中政務院的預政處要根據各地反上來的具體狀況提供事先規劃的依據,這就使中央的考慮直接顧及到了全國的每個縣,中央做事多了各省和各府縣就做得少,當然就很清閑了。”

信王點頭問:“皇兄在各地成立輔政機構的意思是要讓地方官員也忙起來,讓中央官員輕鬆一些?”

天啟說:“給京中官員減輕一些現有事務是肯定的,但不是要讓他們輕鬆,而是要讓他們把精力放在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去。由中央直接指揮地方效果也不甚好,畢竟路遠信息不通容易耽誤事。朕還擔心地方官員太清閑了會讓朝廷的很多好政策得不到實施,那樣一來就是以犧牲百姓的部分利益換來地方官員的清閑,這是不能容許的。但假如要求地方官員都像京中官員一樣全方位考慮,那又很難可以說累死他們都做不到,因此朕想在各地成立輔政機構。”

劉宗周想了想說:“臣有點明白皇上的意思了,皇上是不是也要在各省、各府縣都成立一個像監政院一樣的機構呢?這樣做的確可以讓地方官員根據能力和實際情況做事,不必要都呈到京裏來,不過這需要很多的人才,全國幾百上千個縣哪裏找那麼多的人來做事?”

天啟說:“這就是朕找你們來商議的原因,不但要想著在哪裏找這麼多有用的人,還要想著如何保證各地不會因為有了完善的輔助機構而坐大,避免出現奢崇明、安邦彥這樣的反賊。”

見大家都不作聲在想問題,天啟說:“這事情比較大,一時半會兒恐怕想不周全,不如分個工你們看如何?”

信王問:“皇兄準備如何分工?”

天啟說:“朕的真實想法是讓幾個部門互相幫助也互相監督,達到一個自動運行的目的。要做事首先就要知道我們該做什麼事,也就是說要尋找到一個方向。在以往,我們想的是如何讓百姓安居樂業,認為百姓安居樂業了就天下太平了,現在一切都發生了變化還這樣保守是不行的。那麼現在究竟該朝著什麼方向去做事呢?朕認為應該分為三個部分來思考,前一陣我們商議過如何繼往開來的問題,朕認為應該按這個思路來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