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到現在才知道天啟有個很明確也很細致的想法,就是要調動最多的銀子和使用最多的人,同時要製定出最合適的製度,最後開疆拓土給全體國民最大的生存空間。人、錢、製度等事已經在慢慢做了,隻是開拓疆土的軍隊還有能力全麵的其他人才還沒有培養出來。
孫承宗想了想問道:“臣聽人說天下很大,皇上準備開拓多遠呢?是不是要極盡四方到天涯海角去?”
天啟搖了搖頭說:“有句俗話叫有多大的麵做多大的饃,人心比天高的話往往會一無所有。大明經過太祖和成祖兩代英主的征戰,建立了廣大的疆域,到了朕手裏已經損失太多。遼東以東以北疆域的奴兒幹都司現在一半被女真人占據剩下的荒棄在那裏,西麵的烏斯藏都司和沙州、哈密等關西七衛也已經失去控製名存實亡,西南的瀾滄衛和赤水衛等地被叛匪和異族所居。朕說要開疆拓土隻不過是大話,其實隻要能恢複舊土就不錯了。”
孫承宗點頭道:“原來皇上的心並不大,臣以為你要積攢力量向西連通到泰西去。”
天啟苦笑道:“先生太看得起朕了,其實土地太寬了也不是什麼好事,一個國家的疆域應該跟它的人口和製度相適應。人太少地太寬交通不便利守也守不過來,占地太遠了也不好控製,到時候鬧獨立鬧分裂的多了相當於替他人作嫁衣,朕不作這種賠本的買賣。”
孫承宗想了想說:“原來皇上是想一步步做紮實了,如此看來皇上修路和整頓軍隊也是為了逐步擴邊,聚集財物培養人才也有充實邊疆的意思。前幾月皇上讓侯恂和洪承疇巡視長城沿線,是不是對擴充邊疆之事先進行了解?還有臣聽刑部尚書曹於汴曹大人說過,皇上為了給兩位皇子祈福下令廢除死刑,是不是有讓犯人充實邊疆地區之意?”
天啟看著孫承宗笑著說:“什麼都瞞不過先生,朕確實有這樣的考慮,這樣考慮的原因是參考了曆代的經驗教訓。想漢、唐之時,因為道路難行兼內有異族未得到有效管製,當時的軍事力量對西邊和北邊隻能戰而不可守。道路不通暢的情況下強行去守就無法全額運送糧食補給,隻有在當地駐兵屯田,這就造成了邊鎮之地守將漸漸坐大之勢。漢之董卓起於涼州,唐之安祿山起於範陽,都是當時的邊鎮大將,怎麼控製邊鎮大將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孫承宗點頭道:“既要放心使用又要小心監督控製,這確實不容易,稍有不慎就會兵連禍結使國家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臣想來想去隻有讓鎮守邊疆之將領隻領兵不管民事,糧食、武器、衣被等物資都不得讓其統管,但是現在皇上除了重視軍隊的戰鬥力外還重視軍隊種田放牧修路架橋的能力,豈不是給將來鎮守之邊將以機會?”
天啟點頭說:“先生所慮極是,這就是朕要把屯田兵跟作戰兵分化開的原因,朕重視軍隊的作戰能力和生產建設能力,是要把兩者分開讓其各精一行,並不是要讓每個軍人都成為既能拿刀槍又能拿鋤頭的多麵手。守邊之軍在前,屯田之軍在後,雙方互不統屬互相監督,加上朕還要把地方守備部隊和野外作戰部隊分開,也讓兩者互相監視,這樣一來當無大礙。”
孫承宗想了想問:“皇上想的有一定道理,至於效果如何現在不好說也就暫時不說了,臣現在想知道這次皇上準備讓誰去貴州坐鎮平叛?”
天啟說:“高第高大人。”
孫承宗皺眉說:“高第為人謹慎在軍隊中也無威望,皇上派他去恐怕一時半會兒難以完成任務。”
天啟笑道:“先生怎麼忘了?我們這次平叛的主要目的是整頓軍隊,要那麼快幹什麼?再說高第的最大特點就是聽話,軍隊中也無甚威望在這裏也成了優點。”
孫承宗詫異地問:“主帥無威望就不好指揮手下將領,皇上怎麼說是優點?”
天啟說:“這仗不需要急切之間取勝,也就不需要出奇兵隻需要堂堂正正去與叛匪拚實力拚消耗,這種主帥隻是個代表朝廷的象征,隻要不是傻子和瘋子誰都能幹得下來。高第一貫聽話且謹慎就表示他不會作怪,遇到事情多半會稟報上來而不會私自作主張。沒有什麼威望更是讓人放心的地方,手下將領隻會服從其發出的正確命令而不會對其服從到產生個人崇拜的地步,這樣的人用起來才讓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