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大鐵新事(下)(1 / 2)

在張維迎的規劃中,大鐵公司是個很重要的環節。實行五年義務兵役製後每年都會有很多青年從軍隊裏回到地方上來,他們經過五年訓練後一個個都頭腦靈活身體強壯雄懷大誌,如果不找個地方把他們有效地約束起來,很難想象大明薄弱的地方管理機構能管束住他們。

開辦礦山和簡單加工的工場都需要大量的人,但這些人一旦都去做工,那家中的田地就沒人種。假如再把年輕女子集中在一起學習五年針工織繡或醫術,每個家庭中就隻剩下老人和兒童,讓老人小孩去承擔起為整個國家提供糧食的重任,那肯定是不現實的。

張維迎的解決方法就是大鐵公司先要成立個耕種團體,把種田的重任承擔起來,種田的同時還要搞新型農莊,這樣一來既解決了種田的問題也解決了退役軍人的安置問題可謂一舉兩得。張維迎的出發點是好的,問題是大鐵公司成立的這個耕種團體跟農民的關係是什麼他沒有說出來,如果說是做好事白幫忙那肯定不行,沒有利益的合作是不長久的合作。如果說要在種田裏麵分些好處,國家的稅和地主的租一交本身就沒幾個,想分也沒多餘的糧食給你分。

天啟想到這問題立即指了出來,大家一聽也認識到這是個事,都在想怎麼辦。誰知道張維迎再次胸有成竹地說:“皇上,臣知道要保證農民的口糧不能亂動,也知道大鐵公司不能白幫忙,大家都有利益的合作才能長久,這事臣考慮過很久了也不難辦。”

大家一聽張維迎說好辦,都看著他聽他說怎麼個好辦,天啟也忍不住說道:“看來英國公早有準備,怎麼個好辦?”

張維迎笑著問道:“大鐵公司是個很多人都有股份的公司,不過臣聽說皇上還有個叫住‘常青樹’的公司,不知道是否是真的?”

天啟見張維迎提到常青樹公司,頓時就警惕了起來,他想了想說:“五月份朕讓徐光啟的博學院搞良種,徐光啟要試驗經費而當時朝廷沒錢也沒有人願意出錢,朕把皇店裏的錢拿出來成立了一個常青樹公司,專門每月撥錢給博學院用,據說已經有很大的成果。英國公現在提到常青樹公司是什麼意思?難道想現在入股嗎?不過朕當時就說過了這村就沒有那店,現在要入股恐怕就非常非常貴了。”

張維迎笑道:“臣知道現在要入股皇上不會同意,隻能怪臣等當時沒眼光怪不得別人。最開始博學院在陝西、山西、河南等地推廣玉米、土豆、甘薯等高產作物時,農民有好評但也不是太喜歡,因為這些東西口感不好還不容易儲藏,隻有受了災沒吃的時候大家才吃,現在糧食危機解除了很多農民又覺得種小麥實惠。不過臣聽說博學院已經培育出產量更高的品種,假如這些能夠推廣應用那就會大範圍增加產量。”

天啟皺眉道:“我們現在討論退役軍人的安置問題,英國公怎麼突然對糧食新品種感興趣了?那東西隻種了一季還不成熟,還要多試驗幾季才好說推廣應用,而且朕還沒想好賣個什麼價,總不能白投錢白辛苦一場。”

張維迎說:“皇上,臣聽說博學院好像是通過雜交培育技術來搞出新品種的,博學院具體是怎麼雜交培育的臣不知道,不過臣想隻試驗了一季就有大增產,多試驗幾季產量翻一倍也不是不可能。臣的意思是假如皇上把這些新品種交給大鐵公司來推廣,大鐵公司就可以在增產部份獲得收益,大鐵公司和農戶不就皆大歡喜了嗎?”

天啟眯了一下眼睛沒有說話,心中別提有多鬱悶了,怎麼又把主意打到自己頭上了呢?見天啟沒說話張維迎以為天啟沒聽明白,於是接著解釋說:“比如說以前一畝旱地能產糧一石,農民交一鬥的稅和兩鬥的租能剩下七鬥口糧。現在種新品種的產量能達到一石半,交完一鬥半的稅和三鬥的租子以後還剩下一石零五升,除去七鬥農民的口糧外還餘三鬥半,這三鬥半就可以作為大鐵公司幫忙種田的報酬。”

天啟搖頭說:“英國公好像沒搞清楚,大鐵公司所有股東都有份,但常青樹公司是朕私人的公司,就算用新品種每畝能餘下三鬥半好像也該屬於常青樹公司吧?再說你把田都種完了農民不幹活白吃糧豈不是養懶人嗎?”

張維迎說:“人都想過越來越好的生活,不用種糧食他們可以種菜養牲畜增加收入,這樣一來老人也能用起來。再說年輕的男女雖然都進了大鐵公司,但田裏產的口糧也有他們的份,年輕人集體種田吃糧家中的老人小孩也不算白吃。至於說大鐵公司和常青樹公司的區別,臣認為就不要分得那麼清楚,都是皇上的公司還要分個裏外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