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新王恭廠(中)(1 / 2)

去年糧食危機時天啟要求所有官員和大戶必須賣出餘糧毀桑種糧,後來發現有人不顧朝廷命令依然故我藏糧食栽桑養蠶,給他們機會改正錯誤都不理會。在無可奈何之下天啟隻有命令錦衣衛抄家抓人,這林浩的家族就是其中之一。後來林浩參加了以身說法宣講團,跟其他幾個不聽招呼的人去全國宣講,為以後的穩定糧食遏製饑荒作了貢獻。

因為怕耽誤做工,倪元璐讓林浩帶著工匠躲在小院裏休息不許幹活也不許說話,想著等天啟看完了就出來繼續做工。誰知道天啟想看看大炮是怎麼鑽炮口的,左看右看沒看到於是隨手指了指關閉著的小院,一進去就看見一大幫人在裏麵張著嘴發呆。

倪元璐見護衛天啟的錦衣衛情急之下刀都要拔出來了,急忙上前解釋說:“皇上,這些都是打鐵的工匠,裏麵都是些小爐碎鐵沒什麼看頭,加工大炮的場地在後麵呢。”

天啟點了點頭轉身走了,剛走了幾步想起了剛才小院中看到的一張熟悉麵孔,於是問道:“開始裏麵穿官服的哪個人好麵熟,那是誰呀?”

倪元璐說:“皇上記性真好,那是原兵部武庫清吏司主事林浩林大人,去年懲治不聽朝廷命令的官員,其中就有林浩,難得皇上見了一麵過了一年還記得。”

天啟哦了一聲問:“原來是他,他怎麼現在又到了這裏?”

倪元璐說:“林浩林大人跟其他幾位參加了以身說法宣講團後,不辭辛苦在全國到處宣講種糧賣糧的重要性,因為有功後來就回到北京候補等位子,今年王恭廠爆炸時兵部死了好多官員,林大人是兵部老人就補進來了。”

天啟點頭說:“原來是這樣,他現在做事怎麼樣?年齡比你大得多還居低位有沒有怨言?”

倪元璐說:“林大人年近五十卻當了多年六品官,並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他沒有上進之心,平時多與工匠小吏嘻笑沒有官威官樣,見了上官也沒個謙恭態度所以沒人舉薦他。他雖然外表憨直但內心細致,王恭廠發生爆炸後軍務院想在離皇宮遠點的地方建個火藥庫,誰知道林大人據理力爭最後讓軍務院改變主意,可見他還是很有思想的。”

天啟奇怪道:“一個六品小官能讓軍務院改變主意,他是怎麼說的?”

倪元璐說:“林大人說王恭廠上次爆炸最致命的原因是火藥庫中的火藥太集中了,無論安全措施有多嚴密,從上到下的人員有多重視,意外事故的發生都是防不勝防的。既然沒人敢說火藥庫不會因為天災或人禍再發生爆炸,就應該把火藥分幾個地方存放,如此即便再爆炸也不會造成那麼大的破壞。如果是一般的建議肯定沒人理會他說不準還要訓斥他幾句,不過涉及到人身安全大家都不敢不當一回事,於是就聽他的了。”

天啟點頭說:“是啊,以理服人是不分品級高低的,你告訴他讓他好好幹,隻要做出成績並能有預見性建議就說明他有能力,朕對有能力又聽話的人是不會長期委屈的。”

張維迎一直跟在天啟旁邊,開始聽到天啟跟倪元璐談論煉鐵煉鋼之事插不上話,現在聽天啟提到官員的能力和品級,於是問道:“皇上,臣記得前一陣朝中爭論過如何評定官員的能力,最後是什麼個結果也沒個確切說法,不過臣對年齡與品級掛鉤這一說還有點疑問,年輕官員就算有再大的能力也不得提升到高位,如此一來會不會造成人才的閑置?武將就不說了,曆史上很多有名的文臣也是年輕時就展露頭角的,如諸葛亮出山時才二十七歲。”

天啟想了想說:“本來要等一陣再向大家宣布,今天既然英國公問起來朕可以先告訴你,如何評定官員的能力聖學院已經有了一個初步構想,就是把朝中的事務分為一般事務和特殊事務兩類。在特殊事務上用過去的功績來判定將來的能力,比如說一個武將曾經率部打了幾個勝仗,就可以判定此人有能力在將來的戰爭中打勝仗。而在一般事務上,不需要官員有什麼過人的個人能力,最能體現其能力的就是服從與公平。”

張維迎奇怪地問:“戰爭、平叛等特殊事務根據以前的能力判定今後的能力,這說法臣能理解,因為這就是積功升遷的老辦法。不過在一般事務上不需要官員有能力隻需要他們服從和公平臣不能理解,個人沒有能力的官員依據什麼來處理事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