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推行輔政(1 / 2)

一轉眼就過了年也就是到了天啟七年,正月十五這天新任命的西南五省經略高第離京去平叛,隨行的還有軍務院軍參處的黃道周和軍政處的文震孟。天啟任命高第去是看重他的聽話老實,讓黃道周和文震孟去也是看重了這兩人的老成持重,想讓他們幾個穩重之人慢工出細活。在此同時監政院也送來了幾道奏疏,這些奏疏跟大鐵公司接受退役軍人、在全國推廣良種、兵部軍備采辦等事務有關,讓天啟再次認識到很多事不是隨口說說就行,別人是會當真的。

第二天天啟來到監政院,他準備把幾件事給大家說清楚,給幾個人說總好過跟很多人說,至少不會費那麼多口水和精神。進到監政院天啟就感到氣氛有些怪異,叫大家都坐下後見信王他們幾個都直瞪瞪地看著他,天啟問:“信王,有什麼不對頭嗎?難道為兄臉上有沒洗幹淨的地方?”

信王說:“哪裏有,臣弟隻是覺得皇兄的想法有些難以理解,按皇兄給軍務院眾人說的話,要把所有成年男子都召去當兵,所有女子都集中培訓,這得花多少銀子啊?而且聽說這些人退役後和培訓完都要進大鐵公司,皇兄有那麼多銀子給他們發工錢嗎?”

天啟恍然大悟道:“原來你們是因為這個,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可能他們沒有給你們說清楚。為兄給他們說的所有適齡男女當兵退役和培訓後進大鐵公司,意思是讓他們不再過原來的生活,因為經過軍事培訓和職業培訓的人是不會甘心過原來生活的,與其讓他們回去不安分,不如把他們約束起來並利用他們的能力做事,這樣一來大家都有好處。這種進不是說要成為大鐵公司負責發工錢的員工,大鐵公司隻起個監管的作用主要還是靠地方。”

信王說:“皇兄的意思是不發工錢白讓人幹活嗎?天下恐怕沒這麼聽話的人吧?這不是沒有期限的徭役嗎?”

天啟看了看劉宗周和徐光啟,見他們兩個都微微點頭,知道他們都跟信王一個意思,而高攀龍在旁邊沒有任何表情,不過看其眼神也是充滿了疑慮。

天啟想了想問道:“前一陣你們說要將輔政製度先在中央完善,然後逐步向地方推廣下去,現在做到哪一步了?”

信王說:“我們在監政院裏增加了個輔政院,各部尚書和各省總督的關係都已經轉到輔政院裏,反正他們都是戶部發餉不會跟地方有牽連,隻增加幾個接待小吏而已。博學院和聖學院不屬於朝廷正常決策機構,隻劉大人和徐大人在這裏日常負責就可以了,隻是向下麵推行時有點麻煩。”

天啟問:“什麼麻煩?”

信王說:“按皇兄的意思總督在中央是輔助政務之人,到了各省就相當於監政者,巡撫就相當於行使政務人員,各府的監政者和省上的佐官進省監政院,這樣就形成了上級的輔政人員成為下一級的監政人員,一級一級環環相扣便於指揮和控製,但這樣做有幾個難處。一是各州府沒有監督政務的常駐人員,該把誰吸收進省輔政院?二是各省沒有像聖學院和博學院的輔政人員,盡管朝廷在培訓但遠水難解近渴;三是需要很多辦事員,但沒地方支出銀子。”

信王的意思就是中央的輔政機構是勉強齊備了,因為這是天啟早就備好的,他們隻管拉攏到一堆就可以了,到了各省就遇到了三個難處,省裏都這樣各州府和各縣的輔政機構就更無從談起了。天啟聽了不禁有些失望,不過他沒有表露出來隻是淡淡地問道:“你們準備怎麼解決這些難處?”

高攀龍掌管都察院,對如何安置人有發言權,他也看出天啟有點失望,於是回答道:“皇上放心,雖說各省遇到這些難處,而且這些各省的難處也是各州府和各縣的難處,但我們沒有被這些問題縛住手腳,在各地各級建輔政機構的所有事務都在有條不紊地展開。對各州府和各縣沒有專職駐守的監政者,還有有人一人兼幾省總督的情況,臣等商議的結果是把朝廷裏的二品都禦史、四品簽都禦史和六品巡按禦史派到各省和各府縣去,不知皇上以為如何?”

天啟一聽他們沒有因為有問題而將所有事務全部停下,而是暫時存疑將能做的都做了,並且還想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說明成立綜合處理事務的監政院是做對了,要是像以往一樣各自為政,現在肯定把事情放在一邊扯皮呢。天啟心中一陣高興說:“朕早就說過你們自己拿主意,怎麼又問上朕了?有想法就放手去做隻要不是太離譜,不過有你們幾個人同時把關想來也不會做出太離譜的事。”說完笑眯眯地看著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