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好幾天前袁可立就根據白隊長等人回來後的描述作了分析,從劉興祚說自己這麼多年來一直很好沒有什麼變化這話,分析認為他還是有回歸明朝的想法,根據他有話不明說這一情形,知道他處境困難被監視。袁可立認為以目前朝廷的現狀,在朝廷要整頓軍隊無暇顧及其它的情況下,假如劉興祚突然率部反正,對明軍的壞處大於好處。袁可立將自己的看法秘密送軍務院,並在兩天前得到軍務院的同意。
孫承宗等人的意見也很一致,現在貴州正在平叛和整頓南方幾省的軍隊,北方也準備找個地方把北方幾省的軍隊依次整頓一番,現在已經沒有精力和財力去另樹強敵。就好比一個人正要做手術,再要他收拾行裝去幹苦力活就有些太過分。再加上劉興祚現在率部反正效果不大,最好是暫時忍耐等待明軍與女真人絕死拚殺的關鍵時刻倒戈一擊,那樣就可能對戰爭的勝負起關鍵性的作用。
劉興祚送信的小隊從寧遠回到義州後,對劉興祚細說了寧遠之行的經過,劉興祚對袁可立不同意他現在率部到寧遠歸順感到失望,不過他也聽到了一個好消息,就是約有一萬多明軍分布於大淩河沿岸,最近的據點就在離義州城不到二十裏的山上。劉興祚在接下來的幾天有意派心腹之人去沿河巡探,遠遠地看了看袁可立傳口信說的那個山頭,發現那確實是個易守難攻的好去處,一般人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什麼的。
就在劉興祚心中大定決定等待時機之時,二月下旬的某一天有人來向他報告,說先前去廣寧向皇太極彙報的那個女真佐領又帶人通過小路去了廣寧。劉興祚頓時就動了疑心,心說上次這個佐領被皇太極叫去是因為皇太極要聽明朝方麵的詳情,而且還是讓自己知道的,但這次此人私下去廣寧是為了什麼呢?難道有人泄露了自己的秘密?想到這裏劉興祚心中頓時有些慌亂了。
過了幾天,這位去廣寧的佐領回到了義州,帶回了皇太極的諭令,說因為前方戰事緊急需要兵員,既然與明軍達成協議而明軍也願意遵守協議,義州的五千守軍戰鬥力強要撤走讓其他人來接替。
看完皇太極的親筆信,劉興祚緩緩抬頭看向這個佐領問道:“牛佐領,你什麼時候知道大汗要調義州軍的?既然你在廣寧怎麼不向大汗分說一番?這明軍在寧遠關駐守了好幾萬人,據說後來又從皮島增加了幾萬過來,難保他們沒有窺視義州之心,假如我們一撤走明軍趁機占領義州與蒙古人形成夾擊之勢,並順勢奪取複州、耀州等地威逼鞍山、沈陽,那我們又當如何?”
牛佐領說:“劉將軍莫急,前幾天你出去巡城,大汗的使者召我去且召得很急,我沒辦法才跟大汗使者去廣寧的。至於說大汗給你寫的什麼,我官卑職小沒敢看也沒敢多問,劉將軍有什麼話可以自己寫信向大汗分辯,相信憑大汗的英明和兩代大汗對劉將軍的信任,隻要劉將軍說得在理,最後一定會聽信劉將軍你的。”
劉興祚見牛佐領說得在理,於是點頭說:“遇上如此大事本將本該親自前去廣寧向大汗分說,不過一來你路熟二來怕明軍搗鬼所以還是辛苦你再去一趟,不知道牛佐領是否願意?”
牛佐領說:“將軍有命在下自當遵從,就請將軍寫文書吧。”
劉興祚點了點頭起身去給皇太極寫信去了,他沒看到的是這個牛佐領在他轉身的一瞬間,木然的眼神中露出狡黠的光芒,他也不知道他這封不願意離開義州的信會讓皇太極下決心要把他拿下來。
皇太極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的用人原則就是用人不疑,反過來也可以說是疑人不用。前一陣牛佐領去廣寧向他彙報劉興祚跟明朝使者見麵和說話的詳細情節時,皇太極就對劉興祚有了一絲疑惑,為什麼明軍來人在沒經過介紹的情況下就知道劉興祚姓劉?雖說憑這一點不能表明什麼,但至少證明明朝方麵知道劉興祚這個人,還對他有一定的研究,否則的話不會一個小兵都知道得這麼清楚。
隔了幾天後,牛佐領根據皇太極的指示加強了對劉興祚的監視力度,終於在關鍵之處發現了劉興祚有異動,就是在派人去寧遠跟明軍解釋談判之事時,牛佐領秘密安插的人回來告訴他劉興祚的心腹跟明軍將領有秘密接觸。有接觸是可以的,畢竟不會每次談話都把所有人叫到一起,但值得懷疑的是回到義州後劉興祚沒有提秘密接觸的內容,行為上還有些反常,牛佐領感覺不妙立即再次出發去廣寧向皇太極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