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僑等一行人開始是直接向北到山邊,然後是順著河邊走,現在是六月底正是漲水季節,從成都向西北走沿途多見一條又一條的河流,除了都江堰岷江水係外全是山中流出的水彙聚的河。從都江堰到江油之間兩百多裏地整齊地排列著一排大山,山與山之間都有雨水彙聚,這些河流因為山上坡度大山下地勢平,所以都是很寬的季節河。枯水季節寬大的河床就成了鵝卵石的世界,隻有又細又小的水從中彎彎曲曲無規則趟過,提醒人們這是條河而不是沒水的荒灘。
但是在漲水季節就不一樣了,浩浩蕩蕩的滿河滿灘都是渾黃的水,盡管水不深但水流急河道不平也沒人敢涉過,偶爾還會發生河堤被衝毀的事發生,開始探路的士兵就發現前方的路被水衝斷了,恰好旁邊的山坡不高但很陡,探路的士兵見幾百人不好攀過隻有來問。侯良柱想了想說:“劉大哥,現在天色已晚不如找個地方住下,明天叫當地官府找人來修,順便問一下具體地方。”
劉僑想了想說:“好,全憑侯老弟作主。”
兩人在山邊找了間破廟住下,然後叫人去找當地官府聯係,就說不需要提供食物隻要找個熟悉當地環境的人來當向導。天快黑時士兵們回來了,同時還帶了兩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一個身長麵白另一個略矮略黑,一問原來是該縣的書辦。聽說這些官兵是執行任務要沿山而行,因為路被河水衝斷加上天黑不好前行,兩個書辦都說小事情好解決,隨即出去叫當地百姓送來好幾大捆草讓大家墊著睡明天再說,看他們一呼百應的樣子可見他們很有號召力。
大家吃過晚飯就找地方或坐或臥休息,由於夜長天熱睡不著,侯良柱點上蠟燭跟劉僑在一處廂房裏打開窗戶說話。侯良柱叫人倒了兩碗水放桌子上,叫所有人都出去然後低聲問道:“白天探路的士兵說路斷了,小弟見劉大哥好像有些緊張的樣子,劉大哥是在擔心什麼?這裏水多路也多,隨便從哪裏走都能過去劉大哥不需要擔心。”
劉僑苦笑了一下說:“什麼都瞞不過老弟,不瞞老弟我是剛剛從貴州那邊過來的,那邊正有十幾萬蠻人造反,我以為是這裏也有人搞破壞,怕是山上的蠻人來偷襲。”
侯良柱愣了一下笑道:“劉大哥說笑了,現在的川西平原上哪裏有什麼蠻人?”
劉僑問:“依老弟的話這川西平原以前是有蠻人的囉?”
侯良柱說:“小弟祖居四川,聽老輩上說起過一個故事,說這川西平原以前都住的是羌、藏等族的人,後來外來人口太多大家就起了磨擦,都是因為吃的東西穿的衣服還有生活習慣等不同而引起的。原來住在此地的人和後來的人矛盾越來越多衝突也越來越厲害,為了避免發生無畏的流血事件,雙方的首腦就聚在一起開了個會,看能不能想個和平共處的好辦法,結果商議了很久都沒個好結果,最後隻有決定開戰。”
劉僑點頭說:“是啊,一家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都要鬧矛盾,何況是不同族群之間成千上萬人呢?後來是我們這樣的外來人打贏了把他們趕走了嗎?我怎麼沒聽誰說起過?是不是大明朝的事?”
侯良柱說:“什麼時候的事我不清楚,不過可以肯定絕對不是大明朝的事,因為他們那時候還沒有刀槍鐵器,所用的武器不過是些木棒石頭之類的東西。他們非常聰明也非常愛好和平,為了不傷人他們決定用比武代替戰鬥,所比的內容就是拔河看誰勁大、丟石頭看誰丟得遠等方式。到最後那些羌人藏人輸了,他們也遵守約定接受事實,二話沒說帶著族人就沿岷江而上進山裏居住去了,假如劉大哥嘴裏的蠻人是指他們,那就大可不必擔心。”
劉僑說:“原來是遠古時候的事,山中的條件肯定不如平原上好,他們也算受委屈了,不過他們離這裏遠不遠?會不會趁機會殺回來?”
侯良柱說:“辛苦是辛苦,不過想到下遊的人喝的都是他們的洗腳水他們也應該滿足,至於說他們會不會再想回來我想應該不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許幾千年過去了他們已經習慣了高山上的生活,現在讓他們下山來住他們還會不習慣。”
劉僑說:“依老弟說的話看來他們不是在打仗而是在打賭,輸了就輸了願賭服輸也算是好漢所為,不打仗而用打賭來代替,看來這些羌人和藏人也是不喜歡打仗的人。”
侯良柱說:“是啊,四川邊遠地區的漢人也好苗、彝等民族也好都是愛和平講感情的,當年諸葛亮在平南時對南蠻首領孟獲七擒七縱很得人心,現在蜀中各地的百姓好多人都愛包頭巾,據說那是為諸葛亮帶孝,可見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是白說的話。”
劉僑說:“當年劉備得了龐統和諸葛亮兩個厲害的人相助,但後來還是偏安於一隅不能恢複漢室江山,可見人力再強也硬不過天命,諸葛亮很厲害但死後也保不住劉禪太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