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 府縣分工(上)(1 / 2)

接下來的幾天盧縣令帶著楊漣、劉僑還有錢謙益一眾人等在東湖縣轉,盧縣令當然知道讓楊漣高興就是對自己官位的鞏固,所以楊漣要去哪裏他都立即去做安排。他們一行人都是穿的常服以免惹人注目,當然如果有人詢問其身份他們也沒有刻意掩飾,就說縣令陪同幾位京裏來的官員來巡視,無論是誰聽了也不會有不滿。對有點背景的人需要直接說,但對一般人就說是出來遊玩順便看看田園風光。

幾天轉下來遇到幾批人,有當地原來的普通百姓,也有些大戶之家中人,還有從北方到南方的移民,大家都跟這些人有不同程度的交流,不過沒有什麼意外的收獲。原來在此種田的百姓言談間對官府中人沒有什麼好感,一開始見到楊漣等人也是保持警惕,知道問話的幾個人是出來遊玩的讀書人才打開話頭。他們對誰當官執行什麼製度不是很關心,隻是說到外來移民很團結,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惹出大風波。

前年北方各省都遭遇了大旱,北方各地的糧食都不夠吃需要救濟,南方路遠加上路不好走救援起來很麻煩,後來朝廷決定分批次向南方移民,至少讓救濟點離糧食產地近一些。北方移民到南方後當地官府根據空閑地的分布,給他們集中修建了住房,還租借給這些移民田地,隻是說這些地是官田不能出賣,需要他們從第二年開始每年交租。移民們能夠安頓下來不愁吃住也很滿意,但他們怕當地人隨意欺負他們所以很團結,一家受了氣周圍的鄰居都過來說話。

官府遇到這些事也很頭疼,如果真是當地人聯合起來要驅趕移民或者說對他們進行人身攻擊,那麼官府出麵替他們出頭也應該。問題是他們在一些小事上也很敏感,比如說誰家的瓜菜被偷摘或者哪家的狗被人打了兩棒子,移民們都會上升到當地人排外的高度上去,有人甚至說出如果官府不管他們就要上京告禦狀,讓當地官府哭笑不得。

楊漣等人並沒有聽信一麵之詞,特意又去找了家移民了解情況,移民們的意見也很統一,實行什麼政策他們管不著也不想管,隻需要做到跟當地人一樣就可以。楊漣知道這些都屬於互相了解不夠的原因,相當於一家中女兒和兒媳婦的關係,當父母的罵女兒無論怎麼罵罵過就算了,也沒見誰家的人還會記恨。但是如果誰拿罵女兒的話去罵兒媳婦,那這個兒媳婦絕對想不通要記上好多年,脾氣不好的說不準第二天就會叫上娘家人來討說法。

移民們其實也在逐漸融入當地人的生活中,有個老人就說他們一開始來南方吃不慣大米,覺得沒有麵食經餓也沒有麵食味道甜。後來大家也慢慢接受了大米的清香味,好多人還喜愛上了辣椒花椒等南方人才喜歡的調味料,盡管人們不清楚南方濕氣重多吃辣椒花椒等東西可以除濕,但身體需要就決定人的口味終究會改變。也有人吃了大米還是離不開麵食,不知道什麼原因這種米食麵食結合著吃的人身體還特別好。

移民們也說了一件事引起了楊漣的主意,他們說北方天旱是減產的原因,但盡管天旱減產人們還是有收成能吃上飯,問題是旱災過後經常伴隨著來的是蟲災。旱災如果不是特別凶達到顆粒無收的境地,那麼百姓心中還有點盼頭,但是成千上萬的蝗蟲遮天蔽日飛來,百姓就隻有望著哭的份,蝗蟲過後不但糧食沒有了連秸稈都會被啃一半,也就是說大家不但沒有吃還沒法生火取暖,充分感受到什麼叫住饑寒交迫。

蝗蟲算是大蟲災,人們氣急了也不是沒有辦法,有狠人看到鋪天蓋地的蝗蟲吃自己的莊稼後就招呼人來捕蟲並吃蟲。雖然說味道有些苦沒有豬羊肉那麼香,但好歹也算是葷菜平常時期難得吃到,用水煮一煮去掉苦味加點鹽就可以吃,吃久了還很香據說會吃上癮。開始大家都怕吃蝗蟲會生怪病,誰知道吃了幾天蝗蟲沒多少吃蝗蟲的人還活蹦亂跳的一點事沒有,後來大家都知道吃掉蝗蟲是對付蟲災的最好辦法。

還有一種蟲災叫小蟲災,就是無論稻穀還是麥苗蔬菜都會生蟲,眼睛看得見的小肉蟲可以用手去捉,那些小菜籽一樣的小蟲就沒有辦法隻能眼睜睜看著。從北方移民到南方的有心人發現,南方也有小蟲啃吃莊稼蔬菜,但有幾種草本身不會被蟲吃不說它周邊的作物蟲子也不會去碰,說明蟲子害怕這些草。他們問過當地上說這些草叫什麼食蟲草,說是本身有毒不說還能殺蟲吃蟲,他們就想能不能把這些草移栽到北方去治蟲,就算不行可不可以拿些幹葉子回去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