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天啟有些迷惑不解的樣子,孫承宗又做了進一步解釋,他的意思是草原上討生活的無論是女真人還是蒙古人都有狼性,聯合他們哪一方都是與虎謀皮沒有好下場,宋朝滅亡的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大明要想得到長久的安全,短期看必須要想著怎麼做到獨立的防守,當然也有一說是最好的防守是進攻,這就是長期的打算了。要做更長遠的考慮就是要想著怎麼兼並或者同化草原上的人,就像漢、唐之時那樣,要麼被兼並被同化要麼被消滅掉驅趕走。
天啟聽了孫承宗的解釋又看了看其他人的反應,輕輕問道:“看你們的樣子應該都是這個意思,唯一不同的是到底需不需要關鍵時刻在女真人背後捅一刀。其實這個問題現在並不需要急於決定,朕認為應該先做好捅刀子的準備,到時候覺得下手有利就當機立斷給皇太極來那麼兩三下,如果覺得沒必要撕破臉就按兵不動,畢竟我們從名義上說還是在談判階段。你們接下來有什麼打算?是集中防守還是分散防守?是專門防守還是守不忘攻?”
孫承宗說:“年初時曾經提到過在全國像現在的三大軍區那樣增加幾大軍區,後來皇上生病了也沒有再提起,不知道現在皇上是否還記得?”
天啟想了想說:“有那麼點印象,朕記得當時還給四川的秦良玉去過一封信,說要請她出任西南地區的軍事主官,不過後來的事就記不得了,她到底答應了還是沒有答應?”
孫承宗歎了口氣說:“看來皇上後來確實因病忘了好多事,臣就再給皇上說一說。按以前的考慮大明隻需要防守住宣府、大同、薊州、遼東等四處就可以,那是說大明的主要威脅來自北方的蒙古人,防守住這四處蒙古人就進不來大明就是安全的。但現在的實際情況已經有了變化,遼東已經丟了大半被迫撤到寧遠堅守,薊州方麵經過大量準備後有所強化,尤其是朵顏部的兩道新邊牆一修安全了不少,隻是南方和東邊海外有點小亂子,需要重視並消除隱患。”
王在晉這時候說:“東邊的亂子可不算小,占據了台灣的紅毛鬼船堅炮利很是凶狠,我渤海軍區幾次去進剿都無功而返,所幸紅毛鬼雖然厲害但是船和人的數量都不多,不然的話真不堪設想。”
高第這時候也說道:“貴州的奢崇明和安邦彥也不是好剿滅的,那裏地勢高險不說還多瘴氣,可惜蔡複一蔡大人年紀輕輕就死了。”
孫承宗點頭說:“這就是要在全國多處建立軍事區的原因,我們不但要顧著北邊還要想著南邊,東邊有紅毛鬼占我海疆西邊也有亂民嘯聚,因此我們最後決定在大明建立七處軍事區。南北兩京是大明之根本,必須要在這兩處建立軍事區防守保護,而且無論是錢糧中轉還是兵力運送,這兩地都是關鍵之所。兩京一定大明就有了主幹相當於人有了脊梁,這時候在東南西北四角建立四個軍事區以定四隅,加上渤海軍區鞏固海疆,這就是七大軍區的由來。”
天啟問:“朕有點印象,好像最後還讓張靜安和趙率教去南方整編培訓軍隊,北方好像是讓投誠回歸的劉興祚協助袁可立袁大人練兵,不知道後來怎麼樣了?”
孫承宗說:“南方因為蔡大人病死高大人因病回京,朱燮元朱總督父親死了回家守製,幾位總兵因沒人居中調度怕出漏子所以都各守一處采取守勢,正因為如此奢、安叛匪才被牢牢地限製在原地動彈不得。現在正要想問皇上是不是將朱燮元奪情起複,讓他帶人將南方叛亂平定下來,畢竟他在那些總兵中有些威望。秦良玉秦總兵已經接受了皇上的邀請,不過她有個條件就是讓本地人出任地方官,說這樣才能讓當地百姓放心,說苗、彝百姓都怕受欺負。”
天啟搖頭道:“朱燮元隨時可以起用,但秦良玉的這個要求有點難,廢除土司製度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地方壁壘,都是本地人做官誰敢保證不會再出了奢崇明和安邦彥那樣的人物?先生是怎麼回複她的?”
孫承宗說:“臣說因皇上生病暫時不能決定是否同意她的要求,等皇上康複一定會給她個答複。臣的意思是暫時答應她的要求,但是不能全部用當地人做官,就像軍中有軍事主官還得有朝廷直派的監軍一樣,民族雜居之地也實行雙官員製度。本來這是政務臣不該多嘴,但是因為涉及到軍務所以有這個建議,不知道皇上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