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 參謀軍務(1 / 2)

王永光見馬世龍對洪承疇和孫傳庭的印象不錯,心中也是暗暗高興,他是西北督軍總管西北一切兵事,當然希望手下的人能夠一條心。作為一個上級主管最怕的是自己手下人有隔閡不合作,雖然說手下人爭鬥方便做領導的去調解,以此來樹立自己的權威,但那隻能局限在互相競爭的程度上。如果手下人互相間隻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不顧大局,就勢必產生內耗多生事端,當領導的也會很煩心。

經過長途跋涉大家都有些疲勞,大致說了一下就結束了見麵會,陝西巡撫也回去了。這幾天大家都在肅州休息,其間還抽空去看了看傳說中當年霍去病倒酒的酒泉,王永光來到泉水邊還很誇張地用鼻子嗅味道,好像兩千年前的酒味還沒有散盡一般,讓大家笑了好一陣覺得督軍大人有意思。休息三天後,幾人有了精神再次開會協商,反正也不能回到京裏過年王永光就想把一切事務安排好再回去,不然的話遇到意外又得再來處理就麻煩。

眾人見禮後聽王永光說什麼,王永光首先說道:“馬將軍前幾天隻說了各地狀況,還沒說現在該如何調配人手,這次隨同本督來的還有曹文詔和祖大弼,他們合起來有三萬餘人,其中三萬人是輕騎兵三千餘人是重甲重武器的重騎兵,馬將軍看該如何調配?”

馬世龍想了想問:“這三萬餘人的戰鬥力如何?有多少是見過血的?”

王永光有些尷尬地說:“最早的老兵有一萬人,不過兩年前在寧遠死了近一半,後來朝廷移民時有些人不願意到南方去,於是就遷他們到遼東軍事管製區居住。後來又陸續遷了很多百姓到薊州軍區也就是現在的北京軍區,曹文詔和祖大弼就是從這些移民中選人補充,上過戰場見過血的也就五六千的樣子,馬將軍當時在山海關應該也有耳聞。”

馬世龍說:“我知道有大量移民到遼東和薊州,隻是沒想到曹、祖兩位副將都是在移民中擴充軍隊的,這些人是朝廷打亂固定軍戶民戶後才來當兵的,其戰鬥力應該要差很多需要訓練,相信這近兩年的時間他們已經訓練得差不多了,否則的話皇上也不會把他們派過來。不過按常理來說三萬多人中有五六千硬茬就夠了,一般人隻要有人在前麵帶頭就會跟進衝殺,沒見過血打兩仗見見血就是老兵。”

見王永光點頭馬世龍接著說道:“既然洪大人和孫大人對西北情況這麼熟,那就請你們來說一說這個兵力該怎麼布置,反正今後大家都在一個鍋裏舀飯吃,就不必那麼客氣有什麼說什麼。主要謀劃一下今後進攻該如何進攻,防守又該如何防守,現在沒有將防務移交給地方防守軍隊時該怎麼做,將來移交後又該怎麼做。”

聽了馬世龍的話洪承疇和孫傳庭還沒有說什麼,王永光先說道:“馬將軍有所不知,洪、孫兩位大人的職責是不一樣的,洪大人是監軍主要是跟你一同承擔責任,孫大人是出謀劃策供你選擇但不承擔責任,所以要聽謀劃隻聽孫大人的就夠了。這是皇上的意思說要各司其職不能混亂,當然關鍵時刻洪大人也可以出主意孫大人也可以行使監督職責,但平常時期還是各做各的要好些。”

馬世龍一聽監督職責和共同承擔責任等話頓時就感到很不舒服,他想了想問:“督軍大人,以前軍中也有監軍,但他們有什麼話也隻是向上奏報,現在朝庭專門派人來與我共同承擔責任,難道皇上對末將還有什麼懷疑嗎?怎麼專門派洪大人來監督我?”

王永光說:“皇上怕有的大總兵不能理解,軍務院開會時專門說過這事,皇上說了這樣做是對事不對人,怕有董卓、安祿山那樣的人危害江山社稷。皇上不是信不過你馬將軍,隻是信不過西北領軍的玉門將軍;朝廷也不是派洪承疇來監督馬世龍,而是派監軍來監督大總兵。其實這些話說開了也沒有什麼,有製約的權力才會保證其用到正途上,你看山上流下的水有河道約束百姓才知道如何避開水害,假如沒有河道一漲水不就到處害人嗎?”

馬世龍說:“既然如此末將遵命便是。”

王永光見馬世龍雖然答應但還是有些不痛快,於是進一步說:“以前的監軍表麵一套背後一套,當著麵把你誇成一朵花,背後怎麼寫你還不是由著他們?禦史當監軍肯定比那些陰人來當監軍好,有什麼都寫在明麵上,你的一切命令都要由監軍簽字認可,如此一來他的態度是什麼就可以一目了然。兩人共同簽署命令也要一同承擔責任,這是對你的幫助而不是監視,難道馬將軍希望皇上派內衛來監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