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話讓盧象升相信了一半,他相信確實有牧民沒多餘糧食吃,但他也相信這老頭跟搶劫林丹汗的人有關,自身境況不是他表現出來的那麼糟糕。開始老頭說有人吃過朝廷送給林丹汗的酒和糕餅,盧象升知道朝廷兩次送給林丹汗的東西都被人搶走了,吃東西的人就算不是搶東西的人也跟這些人有關。
看了看帳外老頭騎來的瘦馬,想起古北口外的古道還有正猛烈刮著的西風,加上現在已經是下午,斜照的陽光將營帳的影子拉得老長,盧象升覺得元曲有時候也寫得很逼真。隻不過現在關外站滿的不是斷腸人而是餓腸人,少了些詩情畫意多了些殘酷現實,而更殘酷的是自己沒辦法給他們哪怕是一丁點幫助。
盧象升對老頭和少年說:“我沒有接到通知要開關跟蒙古諸部互市,朝廷也沒有運送來任何東西可跟你們交易。林丹汗派來的人確實在我們這裏沒有走,但他們是來押運大明天子送給林丹汗私人的禮物,因為生病了所以沒有走。你們如果不相信可以在外麵看,但不得靠近長城兩裏內,因為說不準哪門大炮會走火傷人。”
老頭聽了盧象升的話已經有些相信了,但他還是說道:“插漢部的人一直在這裏,讓我們怎麼相信你說的話?”
盧象升說:“他們病一好我立即就讓他們走,估計不會超過三天。”
老頭和少年出去後跟領頭的說了經過,還說最多三天林丹汗的衛士就會被趕出來回去,大家都有些相信了是被騙,經過商議決定在這裏等三天看究竟,誰知道沒到三天就聽到突如其來的壞消息後作鳥獸散了。
其實造謠說朝廷跟插漢部悄悄互市換物的不是別人,主謀者恰恰正是林丹汗本人,十天前他就不斷派人在到處宣揚這事,為的就是把當地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在這事上他好從中利用。搶劫的人也正如林丹汗分析的那樣是喀喇沁人,領頭的達來台吉正是跟速不的當年商議好一個在內一個在外的人,他們聽到這消息後立即就憤怒了,不但自己作準備還叫人通知幾百裏外的土默特人。
土默特人離得遠沒有搶到東西,但他們不是很缺糧食所以不是很憤怒,隻有趁插漢部衰落時撈一把就走的心思。當年插漢部為什麼離開大家都不是很明白,畢竟過了那麼多年誰說得清楚?但大家都不是傻子,插漢部在林丹汗的帶領下又西遷回來的意思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尤其是有人問林丹汗為什麼不全力抵抗女真人時,林丹汗解釋說要讓大家知道危險才會隨他西歸,這話被土默特人知道後就記在心裏。
因此搶到東西的喀喇沁人比沒搶到東西的土默特人更氣憤,幾百石糧食跟大量的交易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喀喇沁的達來台吉見來的人眾多就想好一石二鳥的主意,一是把插漢部換來的東西全搶回去,二是自己再跟明朝方麵換一些東西。當然他們也想一石三鳥或者四鳥,就是說進長城大搶一番或者占領古北口後兵臨北京城下謀取更大利益,不過看到長城上烏壓壓的明軍和黑洞洞的炮口,大家都知道自己的準備還不充分。
現在明軍否認有互市這事,而且言詞鑿鑿容不得人不信,大家都知道被騙了感到很倒黴。誰知道天下的事沒有最倒黴隻有更倒黴,眾人在古北口外被寒風吹了還不到兩天,就接連不斷接到消息說自己的部落受到了攻擊。
林丹汗見輕鬆地將喀喇沁人及其盟友調動了,其注意力也被吸引在古北口外的長城邊,當機立斷把暗中集合在一起的人馬分成兩部分,同時撲向東西兩個方向。東邊約三萬人順小灤河而下向東直到大寧、淩源附近,將在其中的喀喇沁人全部俘虜走,牛羊馬匹一頭不剩全部沒收。而且他們還不是一次行動就完,而是由西向東再由東向西反複清理,好多人剛剛從原來藏身處出來就被發現,所以被清理得很幹淨。
西邊的行動動用的人更多,林丹汗親自出馬率領七萬人馬分數路直插獨石口到大同一線,隻是顧忌明軍的反應離長城數裏就不再向南,而是滾動著由東向西一輪一輪地梳理。用林丹汗本人的話說就是向明軍學習的滌蕩之法,穿插到位的人馬對當地人起隔離和限製作用,最東邊的部隊由東向西驅趕人群牛羊,到了一定數量就派人向北邊送去,士兵們就一直向西到新位置駐守,等另外一批人再次梳理過來。
如此一輪一輪地梳理搜索加滾動前進,沒多少天就把上千裏地搜刮得幹幹淨淨,最後一直到陰山下才收手。這一番突然襲擊讓喀喇沁人和土默特人損失巨大,如果說原來大家還對林丹汗有一定認同,現在大家對他可以說是徹底失望。蒙古人在草原上有很強的存活能力,因為沒有預料到會有如此強的力量搞突然襲擊,所以很多小部落和小股士兵都選擇逃跑保存實力,等追蹤而至的土默特士兵回來時,一路也找到不少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