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吳三桂的話倪元璐都有些震驚了,倒不是驚訝於其它,而是對吳三桂說的那個空心炮彈皮裏麵裝燧石與火藥一說產生了莫大的興趣。至於說什麼石灰彈、狗屎彈還有辣椒彈,也隻有吳三桂這種半大小子才想得出來,有那工夫向醫學院裏那些土醫生和洋大夫要些什麼迷幻粉、噴嚏藥、軟筋散之類的東西,裝在炮彈皮裏比什麼不強?空心炮彈皮裏麵裝火藥和燧石的想法給了倪元璐極大的啟發。
最開始造炮是用生鐵鑄炮筒,使用的時候先在炮筒底部裝上火藥壓緊,然後在最上麵放一個鐵疙瘩,等炮筒裏麵的火藥經引線引燃後產生劇烈爆炸,最後將最前端的鐵疙瘩拋出去傷人。這種大炮的原理就是將火藥的爆炸力約束到一個方向,其最大的隱患就是容易炸膛,隻要炮膛一被炸壞這大炮就算廢了,還會對炮手的心理產生負麵影響。士兵打仗就是圖殺敵立功,開炮打敵人時先自己提心吊膽怕傷著自己,換著誰也不會樂意。
炸膛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就是炮筒的材料問題,因為生鐵它比較脆受力後容易裂開。火藥不像人那樣聽話,它爆炸時沒有方向性該往哪個方向使勁就往哪個方向使勁,炮管和底座對火藥爆炸有個約束力,反過來火藥爆炸對炮管和底座就有個反約束力,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藥爆炸產生的威力非常巨大,隻有這股力量將炮彈送出炮管後,這股力量才會得到釋放,如果在爆炸力得到釋放前炮管本身已經承受不住反約束力,炸膛就不可避免。
炸膛不斷地出現使大家明白生鐵很脆容易出問題,最方便的辦法就是增厚炮管使其不容易炸,比如說虎蹲炮就是炮筒壁比炮口還粗,大腿粗的炮身桔子大的眼很結實,怎麼摔怎麼用都不容易壞。但是炮眼太小威力就不大,虎蹲炮在敵人距離近時還能讓敵人見點血甚至穿個窟窿,距離遠了打在身上最多就是腫一塊。要威力大傷人多傷人狠還得裝大彈用猛藥,問題是大彈就得加大炮眼和加厚炮管,以虎蹲炮的例子做人頭大的炮彈得磨盤大的炮身,根本做不出來。
炮身大了變重了大炮的轉運就成了難題,要發射就會有很多條件性的阻礙,所以大家都在想怎麼在不減小大炮威力的前提下縮小炮身,後來就把目光集中到銅炮身上。比起生鐵來銅的韌性要好很多,就算炮管被炸得鼓個包也不容易傷人,而且銅炮還有個優點就是炮管內部加工起來方便。大炮炸膛除了材料脆外還有個原因就是內管壁不光滑會產生阻力,生鐵比較硬加工起來比較麻煩,而銅比較軟哪裏不對銼一銼磨一磨也容易打整。
銅的優點是比較軟好加工而且韌性好,但這也是它的缺點,放兩炮後炮管內膛就會變形,繼續用下去甚至會使炮管變形嚴重放不進炮彈,這樣一來大炮也就廢了。倪元璐在王恭廠曾經聽天啟建議過用焦炭煉精鐵造炮,也說過炮體旋轉用硬刀加工內壁使之盡量圓的構想,但這些還隻是構想沒辦法運用,因為還沒找到持續旋轉炮身的動力。精鐵一般都經過千錘百煉非常硬也非常難加工,而且加工出來後比生鐵炮管有進步但有限,隻不過是使用時間久一點而已。
兩年多來倪元璐造過精鐵炮、青銅炮、生鐵熟鐵結合炮等不同材料和不同厚度的大炮,互相比較之下發現還是沒有辦法達到大炮小型化的要求,就是在威力不減的前提下讓大炮上船和上大車,便於明軍快速移動快速布置大炮殺傷敵人。其間銀子花了十幾萬兩人也征用了不少,讓朝中大臣都看得直搖頭,天啟雖然沒有明確責怪他,但是讓孫元化和茅元儀接替他,並要求通過常青樹公司來運作,也說明了對倪元璐的信心有所動搖。
現在吳三桂建議把炮彈做成罐子狀,裏麵裝辣椒石灰火藥什麼大東西,讓倪元璐想到如果把這罐子看成一門炮,就可以解決炮管薄了會炸膛的問題。鐵炮管易炸膛但不易變形,銅炮管易變形但不易炸裂,把銅炮連炮管帶炮彈一起裝進鐵炮管裏,引燃銅炮管裏麵的火藥後炮彈順著鐵炮管發射出去,如此一來鐵炮管可以做得再薄些,因為它不直接承受火藥的反約束力,銅炮管也可以做得盡量薄,因為不怕它變形變了後換一個就是。
見倪元璐沉思了良久都沒有說話,吳三桂問道:“倪叔你怎麼了?我說的石灰彈、狗屎彈還有辣椒彈等想法你覺得有問題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