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自由平等(下)(1 / 2)

高攀龍聽了天啟的話心裏大不以為然,他說:“皇上,臣曾經聽那些泰西人說過什麼自由平等,他們的話完全是站在他們國家立場說的,對大明有百害而無一利萬不可行啊。”

天啟問:“你覺得有哪些害處呢?”

高攀龍說:“聖人說君君臣臣安守本份,這樣一來才會各盡所責相安無事,假如所有人都平等了那麼誰去做那些勞累而且收益少的事呢?現在皇上是萬民之尊,各級官員依品而隨左右,治理天下才能得心應手,假如每個人都一樣誰指揮誰呢?那樣一來大明不是全亂套了嗎?所以臣說自由平等之說萬不可行。”

天啟點頭說:“高大人多慮了,朕並不是說現在就要讓所有人做到平等,真要這樣也不現實,正如高大人所說真要做到平等,那些危險、勞累、枯燥乏味的事誰去做?朕的意思是這是一個趨勢,我們可以向這個方向去做,什麼時候可以實行到哪一步我們就一步一步地去實行。就比如說坐船過河,到了河邊是不是就該下船呢?但是在河中央那就不能下船因為我們還沒有靠岸,真到了岸邊時就算不想下船也不可行了。”

高攀龍想了想問:“皇上說是個趨勢,那麼請問皇上是怎麼判斷這個趨勢的?前一陣劉宗周劉大人說民選官是一個趨勢,他是分析曆朝曆代的任命官員過程分析出來的,皇上是根據什麼分析出平等與自由是大明發展的趨勢呢?”

天啟說:“朕也是通過對以往和現在的分析得出來的見解,這大明該如何發展看似千頭萬緒其實隻要搞清兩個問題就行,一個是朝廷該怎麼安置每一個人,第二個是朝廷該怎麼定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朕通過對古代和現代的比較,通過對大明以及大明之外的比如泰西等國的了解,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要讓大明的每一個人越來越自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平等,這才是大明發展真正應該遵循的原則,因為這是從古到今發展的趨勢。”

高攀龍問:“趨勢真就那麼重要嗎?”

天啟點頭說:“是的,你看大江大河裏的水,從西向東以千軍萬馬之勢滔滔不絕而過,這不是人可以輕易阻擋的,曆史的趨勢也一樣,他聚集了古代先賢的意誌也代表了後世子孫的需要,我們當代人僅僅起一個承前啟後的作用。無論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這些猛人都做不到改變這種趨勢,朕的文治武功都比不過那些前代君主,更不敢螳臂擋車逆曆史趨勢而行了。”

高攀龍點頭說:“皇上說得對,確實不能逆流而動,不過臣還是不知道皇上是怎麼分析出這種趨勢是平等與自由。”

天啟說:“行,朕先試著說說高大人看可分析得對,高大人可知道有人把域外之人稱為番幫?這番幫可以分為生番和熟番,據說熟番隻是對我大明有防範之心但也通理明事,就算有衝突互相殺戮一番也就罷了。而生番就不一樣,生番對我大明沒有天生的敵意,但是一旦殺了人還會把人煮了吃,不知道高大人聽說過沒有?”

高攀龍想了想說:“熟番因為靠近我大明久受聖德影響,所以能明理明事一些,生番就是在深山老林裏像野獸一樣過活的野人,他們隻求得個肚子飽自然會做那禽獸之事。”

天啟搖頭說:“高大人應該從小就讀過《千字文》,其中有這麼一段話叫‘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製文字,乃服衣裳。’說從火帝人皇起人們才開始學文字和穿衣裳。在遠古時還有燧人氏之說,說燧人氏開始教導人們用火煮熟食吃,那麼在燧人氏之前是不是人們都在茹毛飲血呢?通過這些話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都是不通文字不穿衣服茹毛飲血吃生食過活的人?那麼他們跟現在的生番有什麼區別?”

見高攀龍聽了默不作聲,天啟繼續說道:“如果真是這樣我們的祖先也是人吃人的,那時候自然條件差我們不怪他們不知禮,不要說以前就算是現在人憋急了也會吃人的。唐朝張巡守城和前幾年貴陽被叛匪圍困,據說都有過吃人的事,事急從權也不能多怪他們。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在遠古時候個人的狀態是什麼?人與人之間又是個什麼關係呢?”

高攀龍想了想說:“按皇上所說當時的人肯定很忙,成天忙著打獵采野果子吃,人與人之間關係也是很緊張,自己人就不說了有矛盾的人看不順眼說吃就把他吃了。”高攀龍說完後自己也覺得有些好笑,不禁露出笑容來。

天啟說:“這些我們先暫時不說他,我們再說到了周朝,當時虞國有個叫百裏奚的大臣,就是最後被秦國用五張羊皮贖回的那個人。當虞國被晉國滅了後百裏奚和虞國的國君都當了晉國的俘虜,最後成了奴隸,秦國國君愛惜他的才能最後把他贖回命他為相。高大人請看,這時候打了敗仗被抓住後最多是當奴隸,而不是像遠古時期被煮了吃了,這是不是一種進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