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 人職分離(下)(1 / 2)

人們評論一個人的時候除了說他的外貌長相外,都喜歡說這人聰明不聰明,當然這種說法一般是針對小孩子,對老人一般都說他的品德如何,而對成人說得最多的是此人的能力怎麼樣。每個人都喜歡說自己有能力,也喜歡被別人誇獎為有能力,但是人們對能力的評定卻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孔武有力的大胖子可以在輕鬆舉起一個石鎖後,彎動胳膊揮著拳頭表示自己有能力,尖嘴猴腮的小瘦子成功讓大胖子跌進自己挖好的坑裏後,也會眯著眼睛認為自己有能力。

士兵在攻城拔寨取得勝利後會表示自己有能力,鐵匠打造出一件異常鋒利的武器後也會為自己的能力自豪,商人在大賺一筆後拍著腰間硬硬的銀錢也對自己的能力很自信,各行各業都有證明自己能力的所在。不說其它行業,就說在大明的官員裏大家對能力的認定也不相同,有人認為治下之地犯罪率少是自己的能力,也有人認為敢為民請命是自己的能力,當然也有覺得能在上下都過得去的情況下撈兩個小錢是自己的能力。

信王見劉宗周說起能力,於是問道:“請問劉大人是怎麼理解能力的?你的理解能不能讓人們信服呢?”

劉宗周說:“我認為最能體現一個官員能力的地方在於兩個一致,一個是上下一致也就是皇上要求的那樣能讓上下都滿意,另外一個就是言行一致說到做到不走樣。”

錢謙益這時候想起了開始跟天啟的對話,於是接口說道:“開始皇上也說起上下一致的事,認為上下一致是一個很高的標準,可以說目前大明很少有官員能做到這一點。劉大人說上下一致是體現一個官員能力的地方,真要認真起來是不是就說我大明的官員目前都是沒有能力的人?下官也許沒有理會到劉大人的精義,請劉大人不要見怪並多多賜教。”

劉宗周笑道:“無妨,其實說目前大明的官員很少能做到上下一致,這話還是留了情麵的話,真要認真起來可以說目前大明的官員沒有一個達到這個標準。我想起當年皇上成立聖學院後說起聖學院名稱的起因,說的就是要讓聖學院裏的官員最後都成為聖人,但是直到現在也沒見誰說他達到聖人的標準,光是沒拿過一文多餘的錢這一條就沒人做到。是不是就說皇上定的標準沒有用呢?我看是有用的,很多聖學院中的老臣都在嚴格要求自己,這就是作用所在。”

錢謙益緩緩點頭說:“下官明白了,做到上下一致可以說是有了一種大能力,而隻要向著那個方向走就是有了小能力,不知道下官理解得對不對?”

劉宗周說:“大致是不錯的,主要還是在具體事務上的具體體現,我認為就上下一致這事上應該分為三種境界。比如說一個官員對上麵的要求能夠全部完成,對下麵的需要能夠全部滿足,我們就可以說他做到了上下一致,當然這種情況幾乎還沒有。第二種就是一個官員做官做得通透,上麵的要求如果他無法完成,他會盡量向下麵傳達到求得下麵百姓的理解,特殊情況下個體利益服從整體利益還是有必要的,反過來當下麵的要求他無法滿足時,他也會盡量向上級反應也就是常言說的為民請命。”

楊漣這時候皺眉說:“第二種已經是做官之人的起碼要求了,達不到這個標準的官員那還是人嗎?”

楊漣這話讓包括錢謙益在內的其他人都不敢認同,在目前的大明官場流行的就是欺上瞞下,真能做到上呈下達的官不是沒有而是不多,連錢謙益自己都認為自己很多時候做不到。如果是其他人這麼說錢謙益還會暗中鄙視這人虛偽,但是楊漣一貫立身甚正所以錢謙益隻會暗自佩服。

劉宗周這時說道:“當然有第三種,這種人就是居中得利的官員,上麵有什麼好處撥下來比如說什麼救災款之類的錢,他會從中截下一些自己用,而下麵百姓交的稅收他也會多收一些吃上一口。就算這樣的人也分兩種,一種是撈了好處的同時還為百姓做點事,這種人太多的話也隻能睜隻眼閉隻眼聽之任之,另外一類人就是隻管撈錢從來不做好事,這類人可以說是敗類中的敗類應該大力清除的。”

高攀龍就是管官的,劉宗周說的這幾類人他都有所聞,以前他也是疾惡如仇見到撈錢的官就恨不得一個個拉出去全宰了,後來對大明的官員有個全麵的了解後,他發現真要宰的話估計大明的官員會立即死一多半。他想了想說道:“我們都察院管的就是官員的品行,像劉大人說的那種隻撈銀子不做好事的官,我們是見一個抓一個絕不留情。但是對那些撈得不凶還能做些事的人,我們也隻有慢慢警告罷了,真要全部清除那是清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