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區旅遊指南
順義區概況
順義區位於北京市東北郊,地處北緯40°00′—40°18′,東經116°28′—116°58′之間。東鄰平穀,北連懷柔、密雲,西接昌平、朝陽區,南臨通州區、河北省三河市。城區距北京市區30公裏。全國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航空港——首都國際機場就座落在境內。京承、大秦鐵路,京平、京密公路縱橫穿越全境,發達暢捷的公路、鐵路網將順義與周邊市、區(縣)緊密相連。
順義區曆史悠久,春秋戰國時地屬燕國,漢時屬漁陽郡,唐初於此置順州,明初改為順義縣。新中國成立後屬河北省通州專區,1958年3月劃歸北京市。1998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順義撤縣設區,稱順義區。
順義區總麵積1021平方公裏,總人口55萬。下轄7個地區辦事處,2個街道辦事處,12個鎮,427個自然村,27個居民委員會。城區麵積15平方公裏,常住人口12萬。
順義區平原麵積占95.7%,境內主要河流15條,河道總長232公裏。京東第一大河——潮白河縱貫中部。這裏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水質清純,自然資源豐富,素有“京郊糧倉”的美譽,被稱之為潮白河畔的“綠色明珠”。
順義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受冬、夏季風影響,形成春季幹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幹燥的氣候特征,年平均溫度11.2°C,降水620毫米左右。
順義素為北京東北主要郊域,民風民俗受京城影響較深。全區有20個少數民族,主要有回族、滿族、朝鮮族等。回族主要聚居在後沙峪鎮的回民營村一帶。市民居住環境以樓房為主,農村則以正房為主的四合院為多,時令節日如春節、元霄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尚有遺俗。區內飲食習俗與京城無異,農村與城鎮區別不大。
改革開放以來,順義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連續三次躋身於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市),在全國80個基本實現小康縣(市)中位居前列。98年,被評為國家級城郊型持續高效農業示範區,全國文化先進縣(市)、全國計劃生育先進縣(市)、全國明星縣(市)等。2000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2.9億元人民幣,財政收入14.4億元,城鄉居民儲蓄餘額為78.4億元人民幣。
隨著經濟的發展,順義的旅遊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全區納入旅遊行業管理的企業有27家,其中景區(點)8家、賓館飯店11家、旅遊定點餐館5、旅行社3家,總資產約20億元人民幣,從業人員3800人左右。2000年共接待遊客83.5萬人次,實現綜合旅遊收入2.5億元人民幣,人均消費近300元人民幣。
順義縣景點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
焦莊戶位於順義縣北部的龍灣屯鄉,距市區70多公裏。這裏是一個有著200多戶人家的英雄村莊。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村裏的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用地道戰打退了進犯的敵人,取得了一次次勝利。留下了地道遺址。
(一)曆史簡述
抗日戰爭時期,焦莊戶是冀東盤山地區抗日根據地的一個重要轉運站。當時在此建立了區級抗日民主政權,成立了民兵自衛隊。1943年春,民兵在黨的領導下開始挖"隱蔽洞",這種洞上小下大,每洞能藏兩三個人,洞口偽裝,掩人耳目。這是初期的簡單地道。這種洞隻能防禦,不能主動出擊,一旦被發現,非常被動。民兵們不斷總結經驗,將隱蔽洞連通,開成地道,並在上麵設置通氣孔。後來又取外縣經驗,在地道兩頭安裝"回"字形木板,過人之後,可用該板將地道隔斷。木板上放土,澆水能起到防煙、防毒、防水的作用。假若敵人下洞,在翻板口一露頭,就能被消滅。解放戰爭時期焦莊戶人民又同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展開了鬥爭。根據需要,修整和擴大了地道,構成了四通八達、縱橫交錯、戶戶相連的地道網,總長達166公裏。同時加修了7個暗堡、一個大炮樓。地道內還設有11個指揮所和休息室,隱蔽了大批物資,形成了能藏、能打、能走、能生活的地下長城。1964年在這裏建立了焦莊戶紀念館。1979年被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為紀念"七·七"抗日戰爭爆發50周年,重新修葺了焦莊戶地道遺址紀念館,修複地道700米及抗敵炮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