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乳虎嘯穀 第四十六章 鳥銃的威力還要提升!(2 / 3)

不料楊山蘆卻是一反常態,很嚴肅的道:“不行!我不管你們有什麼困難,每個人必須要讀書!不然就隻能做個小兵了!不過就是做個小兵,也要讀書!

當然你們也可以放心,我不是想讓你們去考秀才,去讀什麼四書五經,而是要認識一些常用字,做到可以用書信自如的和別人交流,可以看懂孫子兵法這樣的兵書,進而提升每個人的軍事修養,明白了嗎?”

“哦,這個可以有——”聽到這樣的話,海日古等人才點點頭,感覺輕鬆了點,不然的話真要讓他們像那些酸儒秀才那樣,整天的之乎者也,那還不如打死他們算了。

看見這件事情定下來之後,楊山蘆還是十分滿意的,這就是他在為以後做規劃了!而且這在後世也是有成功範例可循的,例如後世的土八路之所以能夠成功,不是在於有槍有兵,而是在於一批精英領導。

其中開國太祖就不用說了,朱老總、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總/理、劉鄧組合中的劉鄧等等,這些人哪一個沒上過軍校,甚至都有過出國留學的經曆!

所以說有了這樣的成功範例,楊山蘆當然不會放鬆對於手下的教育了,包括現在所有的戰兵,楊山蘆也要對他們進行培養,這樣等到以後隊伍擴充之後,這些戰兵就可以直接升為小旗什麼的,從而有效支撐起隊伍的框架。

於是到了第二天,這些戰兵除了日常的訓練之後,還多了另外一項任務……那就是開始了他們的啟蒙教育!

而這個其中,楊山蘆還參考了前朝的“荻草學書“ ,也就是他把這些人帶到一條小河邊,用荻草作筆,在鬆軟的沙地上完成啟蒙教育,一筆一畫寫出一個個字。

而按照楊山蘆的要求,每個戰兵每天必須要學會3個字,這樣一年之後就能學會一千個字,勉強能夠達到要求了。

而因為見識過後世的教育模式,所以楊山蘆教他們識的字,並不是那種填鴨式的教育,而是進行興趣引導。

例如楊山蘆在教他們寫下‘人’字的時候,就會和他們說,‘人’字的一撇一捺,就是象征你們的兩條腿,又好像‘羊’字上麵的兩個點,就是等於羊的兩個角,有了這樣形象的比喻之後,就很容易記住了。

這樣在文化普及推廣之後,第二天楊山蘆又來到了火器作坊,因為經過這次的戰鬥,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而等到來到火器作坊之後,匠頭李大錘已經聞訊迎了出來,滿麵笑容的道:“嗬嗬,大人您來了呀!”

在這次戰鬥中,整個火器作坊也是得益者,經過這次戰鬥之後,證明了他們打製的武器都是非常精良的,包括那些鳥銃,山文甲什麼的,性能都非常好。

所以楊山蘆也不吝賞賜,除了在平時製定的賞罰政策外,又額外獎賞了每人一兩銀子,還有三斤肉,讓這些匠戶都是非常的高興。

而楊山蘆見了李大錘之後,就是說出了來意:“我這次來呢,是有一種新的想法,要和你說一下。”

而楊山蘆所說的,就是紙筒定裝火藥。

在這之前,包括這個時代的所有明軍,鳥銃裏用的都是散裝彈藥,所謂散裝彈藥,就是用棉紙包著彈丸塞進槍管,還要計算用量,多了少了都不行,然後用通條夯實……所以這樣做的效率極低。

而所謂的紙筒定裝火藥,那就有了明顯的改進,就是把散裝的彈藥,直接包進一個個長形的紙筒裏,因為有了紙筒作為容器,所以也很容易精確用量,然後在作戰的時候,拿出來就能直接擊發,大大提高了效率。

楊山蘆曾經測算過,散裝彈藥,三分鍾可以射擊二發,而定裝火藥呢,最少可以達到一分鍾一發,熟練之後一分鍾兩發都沒問題,這個效率提高的不是一點半點啊……

而如此先進的方法,等到李大錘聽了之後,那都已經佩服無比,看向楊山蘆的眼光都像見了神人一般了:“大人,我真是服了你了!我看整個大明都沒有比你更厲害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