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賜良機(1 / 3)

第九章 天賜良機

婚後,貝娜齊爾與丈夫過著平靜的家庭生活。然而,巴基斯坦的政治生活卻並不平靜。

1988年5月29日,在卡拉奇克裏夫頓70號,貝娜齊爾正在同來自拉卡納的人民黨成員開會,討論該黨所麵臨的境況及其如何開展活動。

忽然,電話鈴響起。

“布托主席,齊亞·哈菇將軍解散議會,解除了居內久的職務,宣布舉行大選。”從電話的另一端傳來了激動的聲音。

“不太可能吧!你們一定搞錯了!”聽到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貝娜齊爾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齊亞將軍不願舉行大選,他不會這樣做。”

然而,事實證明這條消息確鑿無疑。

齊亞·哈克將軍1977年7月5日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佐·阿·布托政府接管政權後,在巴基斯坦實行了軍法管製,並擱淺了國家憲法和人民的基本權利,後由於國外壓力和國內日益高漲的反“獨裁”、爭“民主”的群眾抗議活動,1%4年8月,齊亞·哈克答應1985年3月在巴基斯坦舉行非政黨基礎上的大選,即所有候選人均以個人身份競選。大選後於1985年3月組成了以穆斯林聯盟領導人穆罕默德·汗·屆內久為總理的文官政府。1985年12月30日,齊亞·哈克宣布取消軍管,恢複政黨活動。但他仍然兼任陸軍參謀長,集軍政大權於一身。

由於在國內外一些問題上的意見分歧日益尖銳,居內久總理引起了齊亞·哈克總統的日益不滿。他決定解除居內久的總理職務。但誰也不知道他的意圖,包括居內久總理本人在內。

1988年5月29日,居內久總理剛剛結束對中國、韓國、菲律賓等國的友好訪問。返抵伊斯蘭堡後,他在機場舉行了記者招待會。

一小時後,居內久總理的一名助手匆匆走進招待會現場。這時,招待會也剛剛結束。助手神色慌張地告訴居內久:“總理,您被解職了!”

聞聽此言,老資格的政治家居內久也驚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這時在總統官邪,記者雲集,燈火通明。齊亞·哈克總統也在舉行記者招待會、人們還以為總統將就5月30日訪華一事發表談話,但齊亞·哈克總統卻麵色嚴峻地宣讀了一份由他本人簽署的命令。命令說:“有鑒於國民議會未能完成其被選舉時確定的目標和使命;有鑒於國家的法律和秩序惡化到驚人的程度,造成了無法估量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有鑒於巴基斯坦公民的生命、財產、尊嚴和安全沒有保障,巴基斯坦的完整和意識形態遭到了嚴重的危害;有鑒於公眾道德水平下降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有鑒於我認為已出現政府不能依據憲法規定繼續工作的局麵,必須向選民呼籲,因此,我,巴基斯坦總統穆罕默德·齊亞·哈克將軍行使日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憲法第58條第2條款第B節賦予我的權力,解散國民議會並立即生效。由於國民議會已被解散,聯邦內閣也立即解散。”

齊亞·哈克總統宣讀完命令後,在場的記者一片嘩然,驚愕不已。齊亞·哈克在回答記者們的提問時解釋說,由於聯邦內閣已經解散,居內久已不再擔任總理,但聯邦參議院繼續存在。按照憲法的規定,新的大選將在3個月內在政黨基礎上進行。

在齊亞·哈克總統宣布這條消息後,打往克裏夫頓70號的賀電紛至遝來,房子四周圍滿了吵吵嚷嚷的記者們,這才使貝娜齊爾相信齊亞·哈克確實已經解散了居內久內閣,並宣布舉行大選。

穆罕默德·汗·居內久,是巴基斯坦一位老資格的政治家。他1923年生於信德省桑加爾縣一個名門望族之家。早年曾就讀於卡拉奇聖·帕特裏克學校,後赴英國深造,獲農學文憑。回國後於1954年當選為家鄉桑加爾縣縣政委員會主席。1962年當選為西巴基斯坦省議員。1962-1968年3月,居內久先後出任西巴基斯坦省衛生部長、地方政務部長、勞工部長哈作社部長、工程部長、交通部長和鐵道部長等職。1978年7月他參加齊亞·哈克的軍政府,任鐵道部長。1979年4月恢·阿·布托被處死後,退出齊亞·哈克的軍政府。1985年2月在齊亞·哈克總統組織的大選中,居內久當選國民議會議員。同年3月23日,被齊亞·哈克總統任命為政府總理,組織文官構閣。1986年1月,居內久以國民議會議員團為基礎,改組穆斯林聯盟,自任主席,成為巴基斯坦國內僅次於齊亞·哈克總統的重要政治家。

居內久總理被齊亞·哈克總統突然解職,雖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巴基斯坦國內外引起強烈震蕩,但事出有因。熟悉內情的人明白,居內久被解職,是過去三年多齊亞·哈克總統與居內久總理兩人在政治、經濟、國防、外交、社會治安等一係列重大問題上意見分歧、矛盾激化的結果,是總統和總理權力鬥爭、政見積怨的總爆發。齊亞·哈克總統對此倒是直言不諱。他說:“過去三年多的國家情況迫使我不得不采取這個步驟,我不能對國家惡化的情況袖手旁觀”。

居內久總理與齊亞·哈克總統的首要分歧是如何治理巴基斯坦。

居內久作為一位文官,一向主張在巴基斯坦實行西方的議會民主製,建立民主製度。1985年3月以居內久為總理的文官政府成立後,他積極主張恢複被齊亞·哈克將軍軍管後停止的政黨活動,並於1986年1月首先在國民議會內成立了以他本人為主席的穆斯林聯盟作為執政黨。以後他又要求齊亞·哈克將軍放棄非政黨政治的主張,推動參議院和國民議會通過了恢複政黨活動的修正法案。

齊亞·哈克作為一位軍人政治家,靠軍隊起家,對議會民主製和政黨政治十分反感,主張建立一種適合巴基斯坦國情的政治製度。他說;“我國的條件與西方國家不同,我們不能熱衷於西方議會民主製。美國和英國所需要的東西同我們的需要完全不同。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民主製度同西方民主製大相徑庭,而它們的製度照樣運行得令人滿意。”齊亞·哈克還說,美國的製度賦予總統全權,英國則賦予總理全權,而我國則需要使總統和總理的權力分配平衡,所以我們對1973年的憲法進行了修改。說穿了,就是齊亞·哈克將軍不想讓議會民主製和政黨政治來束縛、限製他這個軍人總統的權力。

居內久與齊亞·哈克的另一個重大分歧是如何對待軍隊。

居內久擔任文官內閣總理後,麵對國內外要求取消軍管的巨大壓力,從不同方麵縮小軍隊的作用,不想讓軍隊繼續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起支配作用。1985年底,齊亞·哈克將軍被迫宣布取消軍管後,居內久總理迅速把大批把持政府各部門工作的軍人遣返回軍營,消除他們對國家政治生活的影響。這一行動損害了軍人們的利益,引起他們的不滿。

1988年4月10日,設在首都伊斯蘭堡附近的歐傑裏軍火庫發生大爆炸。儲藏在庫內的由美國提供的援助阿富汗遊擊隊的火箭、導彈等轟鳴飛舞長達40分鍾,射落到居民區,造成上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僅軍火損失就達3000萬美元。居內久政府在事發後組織了由5名部長組成的調查組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認定爆炸事件是由於軍人玩忽職守造成的一起嚴重的責任事故,因此居內久政府公開追究軍隊的責任,要解除兩名負有領導責任的軍隊高級將領的職務。這一舉措使文官政府與軍方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另外,居內久執政後,巴基斯坦財政赤字嚴重,1986—1987年度赤字高達520億盧比,1981-1988年度更上升為600億盧比。已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9%以上。嚴重的財政赤字使巴基斯坦內外債大幅度增加,其中內債總額已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0%,嚴重影響和製約了經濟的發展。麵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居內久政府提出從1988一1989年度起兩年中凍結占財政支出40%以上的軍費開支,並準備在6月討論1988-1989年度財政預算時大幅度削減軍費。這又觸痛了軍方的神經,招致軍方的強烈責難。

齊亞·哈克總統作為一位軍人政治家,是依靠軍隊的支持奪取政權並維持統治的。他深知軍隊在巴基斯坦政治生活中的決定性作用,因此擔任總統十年後仍然兼任陸軍參謀長一職不肯讓出,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絲毫不敢放鬆對軍隊的控製。為了保持軍隊對他的支持,本身就是軍人的齊亞·哈克處處維護軍隊的利益和權威,一再強調軍隊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居內久政府在軍管結束後迅速把大批把持政務的軍人遣回兵營;在歐傑裏軍火庫爆炸問題上追究軍隊領導人責任;計劃凍結並大幅度削減軍費的舉措,都嚴重地觸犯了軍隊的利益,動搖了齊亞·哈克統治的基礎。齊亞·哈克為了保住政權,必須鏟除來自文官政府的這些威脅。

此外,在國內社會治安、經濟政策、阿富汗問題等一係列內政外交問題上,居內久總理部與齊亞·哈克總統產生了深刻的分歧,難以彌合。

導致居內久總理被解職的直接原因,是他企圖限製齊亞·哈克總統權力的一項計劃被泄漏。

進入1988年,居內久總理與齊亞·哈克總統之間的權力之爭逐漸明朗化。2月,居內久曾對齊亞·哈克說,你作為總統是我的上司,而作為陸軍參謀長,我又是你的上司,示意齊亞·哈克最好辭去自1976年3月以來一直擔任的陸軍參謀長職務。對此齊亞·哈克斷然拒絕。他在3月召開的國民議會的講話中警告居內久說:“巴基斯坦所有的事情不能由我說了算,同樣,任何人也不能設想把我變成他的主子的喉舌。”5月26日,齊亞·哈克在接受中國記者對他即將訪華進行的采訪時說;“前七年我這個總統有絕對權威,說話別人能聽。後三年(指居內久政府成立後)我變成了名譽上的總統,說話不那麼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