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便把責任轉嫁到姨母身上,因著安親王的勢力,不敢過分,卻到處對人說,姨母的命格不好,有克夫之相,不然怎麼自己的兒子十幾年都安然無恙,才剛剛和姨母定親,就意外喪生了雲雲。
外祖父和大舅父也是想盡一切辦法壓製流言蜚語,其實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給姨母在一說門親事,待她出嫁後,時間久了流言自然也就散了,因著這件事,姨母自然說不到與自身相匹配的親事了,那時候母親也是剛剛與父親定親不久,也是替姨母著急不已。
後來過了幾年,訾姝都已經出生了,姨母終於定下了親事,建安伯的嫡子,已經請封世子,門第也算不錯,隻是年齡稍長,而且有過一房妻室,妻子難產過世,留了一個女兒。
這也是外祖父的考量,嫡子承襲爵位是祖訓,建安伯世子雖然長姨母七八歲,有過妻室,但姨母也定過親了,且又被傳過克夫,女子的名聲終究比不得男子,且世子隻有一個嫡女,並無嫡子,姨母嫁過去,生下嫡子,以後仍有依靠。
本來這也算不錯,但怎奈天有不測風雲,也是剛剛定親不久,世子不知怎的染上疾病,斷斷續續醫治了幾個月,去世了,這次雖然建安伯府沒有任何動作,姨母也成了眾所周知的克夫之人,連著定親兩次,男方都莫名的死了,一次可以說是意外,那第二次呢?所以沒有人敢娶姨母。
當然,這些訾姝都沒有經曆過,第一次,她還未出生,第二次她的年齡也很小,這些都是母親告知訾姝的。
外祖父和大舅父都很是疼愛姨母,也憐惜她所受的苦,想盡一切辦法為姨母說親事,雖然安親王府勢力頗大,又是帝王寵臣,可哪有勳貴人家會為了攀附權勢卻害了自己兒子的性命呢,即便有,也是品行家世十分的不堪,外祖父和大舅父自是不願意,於是姨母就一直待字閨中。
母親和姨母雖是孿生,相貌也有些相似,卻不如尋常孿生的姐妹一般那樣相似的分辨不出,且父親對母親十分的疼愛有加,母親性格溫厚,老覺得她們是孿生姐妹,自己生活的這般幸福安逸,姐姐卻一直形單影隻,老覺得是自己搶了她的福氣,便心覺得愧疚。
加之姨母在家裏也十分的不舒心,家裏的姨娘,庶出的姐妹,私底下對她也是極盡的嘲諷,於是母親便把姨母接到靖遠侯府長住。父親對母親極盡的疼愛,對她的要求向來來者不拒,加之父親也不相信那些流言蜚語,對姨母的到來很是歡迎。
姨母在的這幾年,對母親照顧的無微不至,對訾姝更是疼到了心裏,包括後來弟弟的出生,姨母對每一個人都是盡心竭力的照顧,訾姝六歲的時候,弟弟訾宸出生了,其實母親的身體自小便不好,母親自覺的是自己占了姐姐的福氣。
其實姨母心裏明白,當初她們姐妹出生時,自己的斤兩足足是妹妹一倍,本來都說妹妹是活不下來的,即便活下來也長不大,也許是母親福氣很好,也許是外祖父傾盡一切貴重的藥材補品給母親用著,母親竟然慢慢的長大了,隻是體弱多病。
當初母親生自己的時候已經九死一生,怎奈自己是女兒身,無法承襲靖遠侯的爵位,父親是不願意讓母親在受苦的,可也頂不住祖母的壓力,若是母親不生男丁,就讓姨娘生,雖然庶出不及嫡出,但也不能斷了靖遠侯的香火。
所以訾姝庶出的弟妹不少,父親本想將庶長子訾浩過繼到母親膝下,也便將來母親有個依靠,卻不料母親偷偷的停了避孕的湯藥,咬著牙懷了弟弟,父親大怒,要母親打胎,母親死活不肯,以死相搏,父親拗不過母親,隻好讓她生下了弟弟。
自那時起母親的身體便越來越差,無論多麼精心的將養,最終拖了幾年,還是離開了。就是因為這個,自母親離世後,父親和自己對弟弟都不是很疼愛,隻有姨母對他疼愛如初,想起弟弟,訾姝更是心如刀絞。
好在,一切都還來得及,這一世,她不會在渾渾噩噩任由別人拿捏,定要做訾家真正的嫡長女,讓那些對不起自己的人血債血償,付出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