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長孫無忌的故事(1 / 2)

知道了福伯的真實身份,李小白心裏非常吃驚。前世曆史中不是交代,唐高宗李治登基以後,廢後貶妃冊立武則天為後。而武則天用計謀精心策劃,最後長孫無忌,君命不可違自縊而亡。功過自在人心,且不論曆史如何,而如今司徒大人真真切切的站在自己的麵前,看來這曆史也都是由勝利者編撰的。

門房內,氣氛突然安靜了。李小白看著老態龍鍾的長孫無忌,心裏感慨萬千。在這個天地君親師,以仁義禮智信道德束縛,崇尚儒家的封建社會,有時候很多時間真的很無奈。長孫無忌看著眼前這個弟子,心裏也是一陣悸動。 多少年了,壓抑在心底的苦悶,無人能說,無人可說。已知自己時日不多,小白雖是一晚輩,卻也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那麼既然天意如此,天命不可違,何不就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的處之。

小白,我在你身上看到的是我年輕時的影子,很多時候,我都自以為此事從默默無聞少不更事拚命打拚努力,到居廟堂之上侍奉君王之側盡享人間繁華富貴,再到牢獄之災淪為階下囚徒遭人白眼,最後歸隱此處頤養天年。我這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寵辱皆有。此生再無憾事,無奈這一身所學生不帶來,死帶不走。終歸化為一捧黃土。心有不甘啊,所以我選擇了你,傾囊相授我畢生所學。長孫無忌感慨道。

“師傅,感謝您的賞識,弟子愚鈍,我會用心好好跟您老人家學習,日後定不辱沒您老人家的威名”李小白說道。

你我如今已師徒相稱,那麼在跟我學習之前,為師跟你先講講我的故事。為師先祖乃五代十國時期鮮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係,後改為長孫氏。父親去世較早,我與妹妹一同在舅父高士廉家中長大。高士廉本人“少有器局,頗涉文史”,很有才華和名望。在這樣一個文化素養高的家庭中,我兄妹二人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無忌“好學,該博文史”,妹妹也是“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則”。公元617年,高祖李淵起兵太原,無忌進見,李淵愛吾之才略,授任渭北行軍典簽。舅父大人識人很有慧眼,早在高祖李淵父子太原起兵之前,就發現太宗李世民是個非常之人,把我的妹妹聘與李世民,日後太宗李世民做皇帝,冊封長孫氏為皇後。的我的年齡與李世民相仿,二人從小交往友善,妹妹嫁給太宗李世民後,我們兩人關係更加親密。自此輔佐李世民,建立唐朝政權,玄武門之變時,為師也見證了親兄弟為了皇權,骨肉相殘,互相殘殺之事。往事不堪回首啊。然玄武門之變,正是出自為師與房玄齡、杜如晦之手,現如今想起來建成元吉二人也是死的冤屈,一將終成萬骨枯,功名利祿到最後總歸是一場空。

太宗李世民順理成章的成了皇太子後,為師被任命為太子左庶子。不久高祖李淵把帝位讓給了太宗李世民,為師則升為左武侯大將軍,後任吏部尚書,晉封齊國公,實封1300戶。唐太宗幾次要任命為師為宰相,但長孫皇後一再說:“妾備位椒房,家之貴寵極矣,誠不願兄弟複執國政。”她提醒太宗要吸取漢朝呂氏、竇氏等專權的教訓,為師自己也要求遜職,但太宗不聽,拜為師為宰相,任命他為尚書右仆射。貞觀七年,太宗冊書,任命無忌為司空,無忌堅決推辭不受,太宗不準,還特意寫了一篇《威鳳賦》,賜給無忌,追思創帝業之艱難和長孫無忌的佐命之功。唐太宗認為把朝廷要職授予長孫無忌,不是因為為師乃是皇後的哥哥,而是鑒於為師的才行。太宗對為師的敬重與知遇之恩,現如今每每思量起來,卻是不勝感激,人生難得一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