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應變能力的人,不例行公事,不因循守舊,不墨守成規,能夠從表麵“平靜”中及時發現新情況、新問題,探索新路子,總結新經驗,對前進中遇到的新事物、新工作,能夠傾聽各方麵的意見,認真分析,勇於開拓,大膽提出新設想、新方案;對已取得的成績,不滿足、不陶醉,能夠在取得成績的時候,不得意忘形,能透過成績找差距、挖隱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在工作的過程中,要根據事物的發展變化審時度勢地做出機智果斷的應變。在當今世界,事物各方麵的發展日新月異,千姿百態。一個創業者隻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靈活應變能力,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大潮中,左右逢源,行走自如。英國企業家邁克爾說得好:
“商戰中的風雲人物,都是駕馭形勢的高手。”一個真正的創業者隻有具備了高超的靈活應變能力,才能駕馭形勢,成為勝利者。
5)人際交往能力
創業的過程是創業者了解社會、認識社會並充分利用社會給予自己的條件開創事業的過程。創業過程中創業者要和方方麵麵的人打交道,爭取他們的支持和幫助,從而促使創業的成功。因此,學習人際交往知識,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是每一個創業者適應社會、開展創業活動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功。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相互尊重
要想讓別人尊重你,就要主動表現出對他人的感情尊重。大量的交際事實證明,凡是主動表達尊重對方感情的一方,往往易於獲得他人的好感,並能很快得到另一方的回報。人人都有受尊重的需要,一旦這種需要得到滿足,就會激發出做好工作的動力。
(2)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建立良好社交關係的基礎。待人以誠,不僅能顯示交際者誠實忠厚,而且容易感染對方。交際時如果吞吞吐吐,欲言又止,轉彎抹角,甚至以虛偽欺騙的麵目出現,就必然導致對方的反感,從而中止交際。所以,交際雙方都應以坦率的態度講實話,講真話,公開亮明自己的觀點,敢於開展批評,不護短,不包庇。這樣才能贏得對方的信任,促使對方以同樣的態度來對待自己。守信,即信守諾言。交際雙方是否守信,會對交際效果產生不同影響。無論是企業之間,還是個體之間,都應取信於人,信守諾言,言行一致。誠信是交際成功的無形資本。創業先做人,隻有誠信做人,才能創業成功。
古希臘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有一個人被判死刑,他請求法官讓他回鄉看望一次臥床生病的老母,法官不答應,犯人的一個朋友挺身而出,願意替他坐牢,如果犯人不依期返回,願代他受刑。法官答應了他們的請求。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到了行刑的日子,犯人還未回來,市民都嘲笑犯人的朋友太傻了,不該用生命來擔保友情。可是這個人對他的朋友充滿信心。
行刑的一刻終於到了,刑場上寂靜下來,大家都屏著氣看那悲劇的一刹那!突然,廣場的一角出現了犯人的影子。他一麵拚命地跑,一麵高聲喊:“我回來了!”他一直衝上刑台,擁抱他的朋友,兩人熱淚縱橫。誠信贏得了市民們的熱烈掌聲,法官被這動人的友情所感動,終於赦免了犯人的死刑。
(3)寬容體諒
寬容體諒是交往過程中必須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所謂寬容,即寬宏大量,豁達大度。
一個擁有坦蕩寬廣胸懷的人在交際中往往能夠寬容對方,體諒對方,不計得失,易於被對方接納、信任,從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反之,心胸狹窄,斤斤計較,挑剔苛求,以己之長,比人之短,則會造成交際雙方感情的疏遠,甚至導致關係破裂。
要做到寬容體諒,一是要嚴於律己。在交往中,凡是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讓對方在實際行動中感受到自己的美好的品格,贏得對方的信任。二是要寬以待人。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交際雙方難免有性格、興趣、處世為人等方麵的差異,有時還會發生爭執,但隻要不是原則性問題,“得饒人處且饒人”,要充分體諒對方。三是要堅持原則。寬容體諒並不是不講原則,而是為了求大同存小異,減少摩擦。若遇到大是大非的問題,就要開誠布公、襟懷坦白、亮明觀點。這樣做也許對方一時不能接受,但明白事理之後,就會備受感動,從而發展雙方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