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橙喻意

長報道

作者:馮霄

本來生活網創始人喻華峰不願提及他與商業合作夥伴褚時健的人生交集,他把兩人的交往更多視為一種私事,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喻華峰的下屬、本來生活網市場中心總經理胡海卿也嚴格遵守這一原則。第一次前往哀牢山見褚時健時,他就囑咐一同前往的媒體不要總是提及褚時健的過去。與他同行的本來生活網總裁助理孫紅解釋:“對於一個80多歲的老人,總去問他過去的經曆,這不公平。”

“不公平”這句話更像是對褚、喻跌宕人生的某種粗線條概括。現在,他們都在極力回避對外界講述那段過去。喻華峰拒絕回答《博客天下》記者關於他個人的問題。

褚時健則對蜂擁而來希望窺視他神秘過往的媒體說,過去的事情沒什麼好說的,關鍵是把現在的事做好。

褚時健與喻華峰有共同的經曆,他們曾在體製內部一手創辦輝煌事業,都曾入獄。褚時健締造了雲南紅塔集團,1999年因巨額貪汙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喻華峰製造了《南方都市報》的經營奇跡,2004年因貪汙和行賄罪被判有期徒刑8年。

在入獄時,他們都被人同情與聲援。在1998年初北京兩會上,十多位企業界和學界的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聯名支持褚時健。一個聽上去很能打動人的說法是:“一個為民族工業做出如此巨大貢獻的國企領導,一年收入竟不如歌星登台唱一首歌!”

而對喻華峰的聲援,一部分來自廣東省委前第一書記任仲夷、原省委書記吳南生、廣東原省委書記林若等人。

他們相差40歲,並先後成名。1990年,褚時健被授予全國優秀企業家終身榮譽獎“金球獎”。同年7月,22歲的喻華峰從人大新聞係畢業,是初出茅廬的職場新人。

他們都曾是中國改革的代言人,更是理想主義的信奉者與踐行者。1994年,“煙草大王”褚時健被評為全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走到了他人生的巔峰。不久後的幾個月,喻華峰也入職《南方周末》,這是一份被譽為站在改革前端的新聞報紙。“改革”似乎成了能將他們統一在一起的符號。

潘石屹為幫助家鄉天水市賣蘋果,請體育明星林丹站台宣傳。

一位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學生至今還能回憶起,在喻華峰深陷南都案時,他來到人大講課的一幕。“那個時候他可能已經處於取保候審階段,但他仍在對台下的聽眾講述自己的媒體理想,他不像一個廣告人,而是一位純正的媒體人。”

在那場“國退民進”式的國企產權改革中,喻、褚二人相繼陷入各自人生的困境。相似的生命經曆讓他們彼此懷有好感。喻華峰不願透露他第一次見到褚時健的交流細節,他隻說,見到對方時十分感動。“現在我與褚時健保持了良好的關係。”

當被問及是否被褚時健的經曆打動時,他說“是”。

命運可以摧毀一個人,也可以成全他。在獄中煎熬了四年後,喻華峰在2008年2月出獄,並回到了他從事多年的媒體行業,他擔任網易副總裁。而此時,褚時健的“雲冠”橙開始揚名於雲南省,他的果園開始盈利。

2012年7月,喻華峰獲得2億投資,他辭去網易副總裁,擺脫了讓他成名、受罪的媒體行業,創辦微特派和本來生活網。這一年也是褚時健種橙的第十個年頭,褚橙首次大規模進入北京市場。

命運的戲劇性也在捉弄兩個人。

2012年,一個從雲南飄到北京的橙子把他們的命運相勾連。很難想象,如果兩個人沒有坎坷的經曆,如何會產生如此契合的交集。兩個曾經對“市場化改革”有功,又曾“出過事”的人,在商業領域天然結合,並成就斐然。

不談過去,但誰都知道,兩人跌宕起伏的過去確是本來生活網與褚橙聯姻的最好賣點。

本來生活網,這家誕生於2012年的電商公司憑借銷售“褚橙”平地而起,用兩年時間掀起一場風暴。2013年12月7日,當最後一批褚橙也開始出售時,接近2000噸褚橙不出意料地將被一搶而光。偏安一隅的褚時健同樣知道“褚橙”所引發的喧囂。褚時健很想證明,即便沒有了權勢,他的個人財富故事依然能夠得以延續。據估計,他的資產已經破億元,以86歲的高齡再度成為億萬富翁。

而在外界看來,與有複雜故事的喻華峰所創立的本來生活網的成功也依賴於故事。喻華峰的手下,本來生活網市場中心總經理胡海卿並不否認這一點,但他還不忘補充一句,“品質還是最重要的。”

默契

不談過去,是本來生活網上下與褚時健未曾見麵時就達成的共識與默契。

2012年9月的一天,在位於北三環長新大廈7樓的本來生活網總部裏,內部人員正在召開一次特別的會議。會議由本來生活網市場中心總經理胡海卿主持,這家剛成立不久的生鮮電商正在籌劃一個特別行動—引進“褚橙”。這個線索最早是由本來生活網買手李小多發現的,此前他是《新京報》前地產記者。這份報紙於2003年由喻華峰等人創辦。

“這的確是一個值得做的點。此前我們做媒體時,就對褚老的事情有所關注,他是一個我們原來想采訪又采訪不到的人。”曾在《南方周末》供職,做過多年人物報道的胡海卿說。

喻華峰牽頭創建的本來生活網的團隊成員裏,不少是他以前在媒體圈的舊部。市場中心總經理胡海卿、總裁助理楊學濤曾供職於《南方周末》,運營中心總經理戴山輝也先後供職《南都周刊》、《新京報》。此前的很多年裏,這群人最擅長的就是策劃故事。

在媒體工作的日子裏,他們的職責就是發現選題、策劃選題。講好故事的本領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近乎天生的職業習慣。

關於本來生活網的行業定義,市場中心總經理胡海卿、副總經理蔣政文都將其概括為“媒體化電商”,在內部,他們以編輯部自居,采購人員被稱為買手,策劃、銷售人員被稱為編輯。每周一次的選題會還如報社一般,隻是“選題”變成了“選品”,如褚橙就是買手在原產地發現的“選題”。

現在,他們將以往工作的流程移植到電商領域。談到跨界,胡海卿對《博客天下》說:“在做媒體的時候,我們會把內容產品化,做一個專刊,形成一個活動,經過這樣的包裝它是有銷售價值的。現在,我們做電商是把產品內容化,無論是‘褚橙’,還是潘石屹的蘋果,它背後都有可言說的故事,在哪裏生產、由誰生產、生產它的人可能有什麼故事。因為我們是媒體人,我們願意去挖掘這些東西。”

媒體行業裏訓練出的隨機應變與出眾的策劃能力,幫助由媒體人組建的本來生活網迅速從一眾電商中脫穎而出。

褚時健的“褚橙”是喻華峰的本來生活網策劃出的眾多好故事之一。“褚橙”的故事除了商業、人生勵誌部分外,還伴隨著褚時健個體與體製高烈度的抗爭,也因為這種抗爭才區別於其他商人淺薄的致富故事。

胡海卿記得,在此前選品會上,引進“褚橙”的決定已經被包括喻華峰在內的公司高層點頭通過。到哀牢山拜訪褚時健並敲定合作是本來生活網的下一步計劃。

胡海卿很謹慎地部署著一切,他選擇了一個買手、一個市場部專員和總裁助理孫紅一起拜訪褚時健,孫紅是一位資深的農產品專家,“他的雲貴川口音跟褚老溝通起來也會比較順暢。”胡選擇了幾家媒體跟隨報道,他囑咐媒體不要提及褚時健的過去。那一次陪同胡海卿前往的隨行人員孫紅對《博客天下》說:“不談過去,我們隻談前‘橙’。”

2012年10月22日是胡海卿第一次見到褚時健的日子。在他眼中,褚時健穿著一個寬大的圓領背心,上麵帶著汗漬和泥點,像是剛在地裏回來的樣子。褚時健戴著眼鏡,說話十分有條理,帶著很濃的當地口音。“80多歲的老人聊起種橙子來,眼睛放光。”但他顯然不願談起媒體最感興趣的話題—他那段既輝煌又兼具痛苦的過往。褚時健說,以前的事情沒什麼可以說的,關鍵是把現在的事情做好。

而對胡海卿來說,初見到偶像的激動不能替代擺在他眼前的擔憂。擺在他麵前的橙子呈青黃色、並因為風沙侵蝕布滿劃痕,跟來之前他期待橙子的飽滿形象並不相符。“腦海中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青黃不接。這種疑慮直到嚐到橙子時才被化解,剛吃的第一口,心裏‘砰’地一下,感覺橙子一定能賣好。”胡海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