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七七盧溝橋事變”的苦難歲月,日本鬼子大舉進攻中國,國內經濟崩潰,人心惶惶,人民苦不堪言,我小學的三年裏是在社學裏村易氏宗祠度過的,當時的老師生活也艱苦,工資不高,吃菜靠學生輪流奉送。有次輪到我送菜,我家沒有什麼好菜可送,我送去點醃菜,老師當即丟到垃圾堆裏去了。我心裏想,如果我家有好菜,老師一定很喜歡,對我的印象一定會好些。回到家裏,我對媽媽發火,媽媽說:“我們家裏很窮,沒什麼好菜可送,並不是我們小氣。”媽媽又說:“你看哪樣是好菜,你可以拿去。”我想來想去,家裏確實沒什麼好菜。於是以後,我就想了個辦法,凡是哪天輪到我送菜,那天我就不上學了。有次,我沒去上學,第二天,老師問我:“為什麼昨天沒來上學?”我說:“沒什麼好菜可送。”老師沒有正麵回答,便說:“你不打算讀了羅!”我停了很久說:“老師,學生送菜很麻煩,何不叫你們的管事多給點工資給你們,你們自己買好多了。”“你以為我們當老師的不想多要嗎?”
童年的往事,件件樁樁,但給人以迷惘,給人以啟迪,給人以教誨,給人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