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樹一幟的香港影界奇才一邪典的女性:“他”即“她”
2013年11月27日,著名編劇邱剛健先生於北京逝世。新世紀以來,他所撰寫的劇本最著名的當屬馮小剛的《夜宴》。除此之外,現在的觀眾可能會對這位編劇的作品較為陌生。但早在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邱剛健先生曾被稱為影界奇才。代表作當屬根據李碧華小說改編的電影《胭脂扣》,導演關錦鵬對該劇本幾乎無所修改,完美執行,取得了極大的成功。1989年的香港金像獎,《胭脂扣》橫掃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以及歌曲等重要獎項,為香港電影史上極為重要的一筆。
八十年代是邱先生獲獎最為頻繁的年代,但早在七十年代,他的作品便在國外享有盛名。《世界電影史》編著者曾讚譽由他編劇的電影《一個中國名妓私下的懺悔》可以與約瑟夫·馮·斯登堡的影片相媲美。(該片實名為《愛奴》)
邱先生長於人物,善於從人物身上產生需求、動作、故事。因為所描摹的人物個性鮮明,看過他電影的觀眾可能會記不清楚細節,但決計忘不掉這一個個紅欲凸出的“叛逆們”。
細數邱先生編劇生涯的幾十年,在他的指尖,不知橫生了幾世的“叛逆”。
Cult邪典電影指拍攝手法獨特、題材詭異、風格異常、帶有強烈的個人觀點、富有爭議、叛逆、頹廢美學的電影。大多影片帶有強烈的恐怖刺激,也常常使用黑色幽默消解矛盾。這些邪典的元素往往被充滿想象力的、雜糅的組合在一起。
邱先生在cult電影尚未命名的年代便在作品中大膽自覺地使用這些元素。人物頗具邪典叛逆氣質,初具cult片(邪典電影)雛形,並以女性為主要角色。
電影《愛奴》攝製於1972年,彼時的邱先生尚未擺脫夏威夷大學東西文化中心傳統戲劇教學的影響,全片少外景,為數不多的幾個也是攝影棚搭建出來的。場景單一,人物表演舞台化,台詞戲劇腔。《愛奴》若不是從意大利學成回來的攝影指導朱家欣的功力深厚,那就真的變成舞台劇的紀錄片了。
導演楚原審美風格造就了這個電影的顏色豔麗的外殼,但電影本身的邪魅氣質其實是根植於故事和人物命運的。
開場是個懸疑片的路數。
捕快紀德去調查廖大人被殺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是一名妓女,愛奴。接著影片便從淡綠的單色影調轉向色彩濃鬱的妓院,愛奴出場。
用現代編劇理論,捕快在故事中算作主角的話,應該對事件有推動,但縱觀全劇他隻是揭開了名妓愛奴的前世今生。
良家婦女愛奴被搶進妓院,受盡了淩辱。因為愛奴的剛烈,激起了老鴇春姨對她極大的興趣,並且深深地愛上了愛奴。原本極具反抗意識的愛奴在遭遇救過她的啞巴少年慘死之後,心緒大變,開始以順從為方法,蠶食春姨的警惕。她們之間的遊戲便是“我就是你,你就是我”。虛以委蛇的愛奴在取得所有可以複仇的外部條件之後,欲圖殺死春姨。春姨並不畏懼死亡,隻是懇求愛奴臨死前親吻她一下。沒成想,春姨在唇間暗藏了毒藥,愛奴因為中毒最終死在了捕快的懷中。
在不同時期,對這部電影的定義都是無時代的中國古裝奇情懸疑武俠劇。當年觀眾喜情色,喜獵奇,自然是票房和影響力都不錯。但剝開事物的本質,愛奴是春姨設定的淫亂世界的叛逆,而春姨則是男權世界的叛逆,最終她們因為正邪不兩立而互相毀滅和消亡。她們都是愛情的奴隸,愛情便是她們殺人的利器,便是本片得名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