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概況

大洋洲,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赤道南北的廣大海域中。其狹義的範圍是指東部和波利尼西亞、中部的密克羅尼西亞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亞三大島群。廣義的範圍是指除上述三大島群外,還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新幾內亞島(伊裏安島)等。

大洋洲陸地總麵積約897萬平方千米,約占地球陸地總麵積的6%,是世界是最小的一個洲。

大洋洲有13個獨立國家,其餘十幾個地區為美、英、法等國的屬地。在地理上劃分為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幾內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六區。

居民

人口2700萬。約占世界人口的0.5%,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人口最小的一洲。全洲65%的人口分布在澳大利亞大陸。各島國人口密度差異顯著。巴布亞人、澳大利亞人,塔斯馬尼亞人、毛利人、美拉尼西亞人、密克羅尼西亞人和波利尼西亞人等當地居民約占總人口的20%,歐洲人後裔約占70%以上,此外還有混血種人、印度人、華人和日本人等。

絕大部分居民使用英語,三大島群上的當地居民分別使用美拉尼西亞語、密克羅尼西亞語和波利尼西亞語。

絕大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少數信奉天主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

自然環境

大陸海岸線長約19000千米。全洲除少數山地海拔超過2000米以外,一般海拔在600米以下,地勢低緩。一般分為大陸和島嶼兩部分:澳大利亞大陸西部高原。海拔200-500米,大部分為沙漠和半沙漠,也有一些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脈;中部平原海拔在200以下,北艾爾湖湖麵在海平麵以下16米,為大洋洲的最低點;東部山地海拔800-1000米,山地東坡較陡,西坡緩斜。新幾內亞島、新西蘭的北島和南島是大陸島,島上平原陝小,多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新幾內亞島上的查亞蜂,海拔5030米,是大洋洲的最高點。美拉尼西亞的島嶼多屬大陸型,係大陸邊緣弧狀山脈的延續部分,各列島弧之間有深海盆和深海溝。波利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絕大部分島嶼屬珊瑚礁型,麵積小,地勢低平,不少島嶼有由珊瑚礁環繞形成的礁湖,成為天然的船隻停泊地和水上飛機場。此外還有少量由海底火山噴發物質堆積而成的火山型島嶼,如夏威夷群島、貝勞群島、所羅門群島、新赫布裏底群島等,地形特點是山嶺高峻,形勢險要,多天然掩護的良港。

大洋洲的河流與其它洲比較顯得十分稀少,河流短小,水量較少,雨季暴漲,旱季有時斷流,大多不利航行,但所有河流幾乎終年不凍。外流區域約占總麵積的48%,墨累河是外流區域中最長和流域麵積最大的河流。內流區域(包括無流區)約占總麵積的52%,均分布在澳大利亞中部及西部地區,主要內流河均注入北艾爾湖。大洋洲的湖泊較少,最大湖泊是澳大利亞境內北艾爾湖,麵積約8200平方千米,隨降水而變化;最深的湖泊是新西蘭南島西南端的蒂阿瑙湖,深達276米。澳大利亞大陸多構造湖。新西蘭除構造湖外,還有熔岩阻塞河流而形成的堰塞湖。夏威夷島上則有火山湖。此外許多島嶼上有由珊瑚礁環繞而形成的礁湖。新喬治亞島上的礁湖是世界上的大礁湖之一,貝勞群島中的科梅科爾礁湖也很有名。

大洋洲大部分地區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除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外,其餘地區均屬海洋氣候。絕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25-28℃之間。最涼月平均氣溫,北半球從夏威夷群島最北麵向赤道由16℃遞增到25℃;南半球從南緯50O附近起向赤道由6℃遞增到25℃;新西蘭的南島和澳大利亞東南部山區可達0℃以下。最熱月平均氣溫,北半球從夏威夷群島最北麵起向馬裏亞納群島附近,由24℃遞增到28℃以上;南半球從南緯50℃附近起向澳大利亞西北部,由12℃遞增到32℃。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克朗克裏極端最高氣溫達53℃,為大洋洲最熱的地方。澳大利亞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量最少的地區。夏威夷的考愛島東北癌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2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較多的地區之一。新幾內亞島北部及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三大島群屬全年多雨的熱帶降水區,迎風坡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亞北部、新幾內亞島北部及馬紹爾群島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達3000-5000毫米,背風坡則僅1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亞北部和新幾內亞島東南沿海屬暖季降雨區,年平均降水量750-2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50-80%。澳大利亞東南部及新西蘭屬各月降水較均勻、但以冬季稍多的溫帶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多在500-1000毫米以上,個別地區高達5000多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