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因人施教鋪心路潤物盡在無聲中(1 / 1)

各位領導、評委、朋友們:

大家好!我叫馬漢琴,是教育科的一名普通民警,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因人施教鋪心路潤物盡在無聲中》。

今天站在這裏,首先,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名服刑人員入獄三年,兩次禁閉、三次嚴管,可後來他卻一改過去異常暴戾的性格,走上了積極改造的道路。是什麼原因讓他重新選擇了前行的目標?又是什麼因素讓他有了如此重大的轉變呢?帶著疑惑,前不久,我專程采訪了他。坐在我的對麵,他顯得心態平靜。接著他告訴了我讓他的心理曆程產生重大轉變的一件事:那是去年監區谘詢老師到他們分監區進行團體谘詢時,教他們朗誦了普希金的一首詩歌,他說至今自己還保存著那首詩,說著便拿出來給我看。隻見他小心翼翼地從衣服的內口袋裏掏出一個小塑料袋。讓我沒想到的是,塑料袋裏,裝著厚厚的疊放整齊的紙片。他拿出一張輕輕展開遞了過來。這時,一幅整齊娟秀的手寫體映入眼簾,異常醒目,一看便知道出自谘詢師之手。透過這字裏行間,我似乎看到了她們伏案抄寫的鏡頭,似乎看到了筆尖裏流淌出的一份濃濃的關愛。

這張信紙的折痕處十分明顯,已經發黑,幾乎爛掉,明眼人都可以想像它的貼身保存時間與打開的次數。其實那次團體谘詢距當時采訪的時間已經半年多了,可直到他打開信紙的一刹那,誰都沒想到他會一直貼身保存著這首詩。

當我把抄有詩歌的信紙歸還他時,他依然小心翼翼地按照以前的折痕折好,重新輕輕地放入衣服內口袋,如同對待一件罕世寶物。他滿臉真誠地告訴我:是心理谘詢老師的手抄詩讓他的心氣不再浮躁,每當他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時都會情不自禁地看看這首詩。而正是那個時候,我忽然明白了,為什麼一個曾經屢不服管的服刑人員會如此珍視這張信紙,因為上麵的詩歌教會了他重新麵對生活的勇氣,更重要的是這是一份手寫體,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心理健康教育,還有一種潛在的人文關懷。

今天,全國上下正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我們監獄也正掀起科學管理罪犯的新高潮,對於一名管教工作者,我想說得是,科學發展觀賦予我們更多的不是激情,不是衝動,而是一種理性的思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因此,我們就必須始終堅持“懲罰與改造相結合”,堅持“以改造人為宗旨”,把宣傳黨的政策與改造罪犯的思想相結合。我們隻有關注每一名服刑人員的心靈,去了解去讀懂,才能因人施教,真正去感化和挽救他們,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

有時候,一句話、一個動作、一件平凡的小事就能改變一個人的觀念,改變他的一生。

今年2月份,在監獄召開的第十屆積極改造分子代表大會上,有一名柱著雙拐走上發言台的改造標兵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那“篤篤”的聲音分明透出了一種堅定與執著。他叫王某,在六監區服刑。投勞初期,麵對高牆電網,麵對自己殘缺的雙腿,他曾消沉迷惘,一度心灰意冷,經常因為打架等一些違紀行為受到禁閉、嚴管。那麼到底是什麼使他轉變思想,走上了積極改造之路呢?其實,就是因為民警給他講了一個勵誌故事。那個故事就是家喻戶曉的世界著名激勵大師約翰·庫緹斯的故事。

如今的王某,勞動效率和產品質量在分監區都名列前茅,而且多次獲得勞動能手的稱號。接受我們的采訪時,他說得最多就是“約翰·庫緹斯的雙腿高位截肢,可他仍生活得那麼好。和他相比,我還有一條健全的腿,而且年輕,身體也很好,還有什麼不能做的呢?”

當前,有少數民警常常會抱怨,現在的犯人不好管理,打不得罵不得,說服教育不管用。其實隻要我們像那些谘詢老師一樣用心關注他們的複雜心理,為他們的心靈點上一盞明亮的燈,像那位給王某講故事的民警一樣因人施教,去激勵和鞭策他們。我想,很多扭曲的人格一定會得到矯正,很多我們原以為無法改造好的服刑人員一定會重新步入積極改造的行列。

朋友們,讓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落實首要標準為己任,文明執法、因人施教,用我們的知識和智慧,用我們的執著和奉獻去擔負起教育改造這神聖而光榮的曆史使命吧!

謝謝大家!

(備注:該演講獲監獄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