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備起家之時,他的核心骨幹隻有關羽和張飛,他們兄弟情深,生死與共,都相從劉備一生。後來,在公孫瓚那裏又遇到了趙雲,他們相會一見如故,有相見恨晚之感,相待如同手足。因此,趙雲也是披肝瀝膽,追隨他奔波一生。後來又到了徐州,徐州牧陶謙對他“三讓徐州”,徐州的英雄豪傑如陳登、糜竺、糜芳、孫乾等也是爭相歸附。
到了後來,劉備雖然幾度失敗,不得不依附於袁紹、曹操和劉表等人。但是,袁紹、劉表卻沒有把劉備拒之門外,而是出郭相迎,待以賓禮,曹操更是與之同車而行,同席而坐,待以賓客之禮。在荊州時,更是為南州名士望之所歸。為了得到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令其深為感動,即倚為腹心,如魚得水。接著,龐統、徐庶、伊籍、黃忠、馬氏兄弟、蔣琬等都是他這段時間搜羅麾下的英傑人物。
之後益州牧劉璋為防衛曹操進攻益州,接受張鬆建議,邀請劉備入蜀幫忙。派法正帶四千人及巨款送給劉備,劉備便親自率軍入蜀。到達涪城,劉璋親自出迎。張鬆、法正及龐統都提議劉備可乘機殺了劉璋,但劉備不從。劉璋推劉備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劉璋配給劉備士兵,令他攻擊張魯,但劉備卻未有出兵,而是收買民心。接著,劉備又收張鬆,斬楊懷,進逼劉璋,冷苞、張任、鄧賢等人堅守涪城對抗,但終被攻克。最終,劉璋投降,劉備成為蜀主。
劉備能以博大的胸懷容納人物,故能延攬英傑,創成帝業。這就是寬容的力量。
經驗要訣
什麼是寬容?寬容是一種博大的胸懷,寬容主要是指對別人不同的做法、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言論,甚至不同信仰等的理解和尊重,也就是不把自己認為“對”或“否”的東西強加於人。我們可以不同意別人的做法或言論,但我們應當尊重別人的選擇,給別人以自由思想和生存的權利。這就是寬容。
對於一個團體而言,寬容會營造一種和諧的氣氛,自己在心理上也會減輕仇恨和不健康的感情。沒有寬容就沒有寬鬆。而對於個人而言,無論你取得多大的成功,無論你爬過多高的山,無論你有多少閑暇,無論你有多少美好的目標,沒有寬容心,你仍然會承受內心的痛苦。所以,當遇到別人的傷害、打擊或不公平、不如意的事情的時候,就應以寬容為懷的態度去對待,這樣你就能就活得輕鬆,活得自在,就能擁有快樂之心、健康之體。而一個不會寬容,隻知苛求別人的人,其心理必然會處於緊張、煩惱或憂鬱狀態,從而導致生理功能脆弱,心理失衡,進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學會常有寬恕之心,保持豁達、寬容的心態,也是擁有快樂人生和健康長壽的前提。
值得注意的是,能做到寬容為懷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在現實生活中,別人錯怪了你,批評了你,甚至冤枉了你,你感到委屈和深受傷害,那你如何去對待這個人呢?首先,你不必考慮針鋒相對,以怨報怨,而要把事情的原委弄清楚。如果他有理,你就勇於認錯,並糾正自己的錯誤;如果他理虧,也應當以寬容為懷的心態去寬容人家,原諒人家。其次,當你在這樣做的時候,你心裏必須想著,這樣做不隻是為了你的尊嚴和價值,更顯示著你的氣度和胸襟、堅強和力量;也為了保護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質,免生閑氣,免生悶氣,以防氣大傷身。
當然,寬容也不是無限製地容忍,例如對已構成危害人群的犯罪行為的任何人、任何集團都不能寬容。所以,寬容他人不僅為了你的尊嚴和價值,而且也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一個不懂得寬容別人的人,會顯得愚蠢,也會蒼老得快;一個不懂得對自己寬容的人,會為把生命的弦繃得太緊而傷痕累累,抑或斷裂。寬容猶如冬日正午的陽光,它會融化別人心田的冰雪,使之變成潺潺細流。寬容別人,可以拓寬自己的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寬容,因為寬容不僅是給別人機會,更是給自己創造機會。
閔子騫義舉感繼母
孔子的學生閔子騫在很小的時候,他的生身母親不幸去世了。父親又給他找了一個繼母。開始,後母對閔子騫還過得去,自從她連生了兩個兒子以後,對閔子騫就越來越不好了。閔子騫常常受到繼母的虐待,不但吃不到好東西,而且常常不能吃飽。而閔子騫是個極孝順的孩子,他從不把自己受虐的事告訴父親,所以馬馬虎虎的父親,也就不知道自己的大兒子天天在受罪。
有一年冬天,繼母給自己的兩個兒子用棉絮縫製了新的棉衣,穿在身上十分暖和;而給閔子騫縫製的棉衣,雖然從外表看也是兩個弟弟的一樣是新布,但是裏麵填充的卻是蘆花,穿上之後凍得閔子騫直哆嗦。爸爸看到後伸出雙手抱著閔子騫,淚流滿麵。爸爸就生氣地對著後妻大聲吼道:“子騫這幾年被你害苦啦,我要是再留下你,怎麼對得起他死去的媽媽!”爸爸要後妻馬上就離開這個家,滾得遠遠的!繼母和兩個小兒子嚇壞了,一個勁地嗚嗚哭著。閔子騫聽見爸爸要趕走繼母,就對爸爸說不同意,閔子騫看到爸爸一愣,就說:“爸爸,請你千萬不要趕媽媽走,媽媽在,最多是我一個人受點冷;如果媽媽不在了,那我們兄弟三人都要受冷了。爸爸,我求求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