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智用謀略 精於造勢(1)(1 / 3)

孫子兵法曰:“激水之疾,至於漂不者,勢也。”湍急的流水,飛快地奔流,以致能衝走巨石,這就是勢的力量。勢,千姿百態。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乃快勢;有千軍萬馬如卷席之勢,乃猛勢;有轟轟烈烈、大張旗鼓之勢,乃聲勢;有四麵楚歌之勢,乃情勢。無勢者需造勢,無力造勢者需借勢,有勢者需用勢。識勢、借勢、造勢的目的全在於有效地用勢。

見微知著,明辨是非

三國時候的吳主孫亮特別喜歡吃生梅子,他常常命太監到庫房取來蜂蜜以漬梅。有一次,正當他吃得津津有味時,突然看見蜂蜜裏有一顆老鼠屎。這下,大家都被嚇得麵麵相覷。太監趕忙跪下稟奏道:“這肯定是庫吏幹的,他這算是瀆職,請陛下治他的罪。”

不一會兒,庫吏便被召至堂上。孫亮問他:“剛才太監是從你那裏取的蜂蜜嗎?”

庫吏嚇得戰戰兢兢:“是臣剛剛把蜂蜜交給他的,但是當時裏麵並沒有老鼠屎啊。”

“你胡說八道!”太監指著庫吏的鼻子大罵,“老鼠屎早就在蜂蜜裏了,你這是欺君罔上!”

太監一口咬定此事是庫吏所為,而庫吏抵死不肯承認,硬說是太監放進去的。於是雙方在堂上爭執不休,一時難以決斷。

這時,侍中官刁玄和張邰出列奏道:“太監和庫吏各有各的說詞,難以斷定,不如先將他們押人大牢,然後再一並治罪。”

隻見孫亮環視眾人,說道:“這個問題很簡單。”接著便命士兵當眾把老鼠屎剖開。

大家仔細一看,這粒老鼠屎的外麵沾滿了蜜汁.但是裏麵卻是十分幹燥的。

孫亮哈哈大笑:“若是先放蜜中,內外都應是濕的,現在是外濕內幹,顯然是剛放進去不久。所以此事定是太監所為!你跟庫吏有所仇怨,便想嫁禍於庫吏,還欲借朕之手把庫吏除掉。你好大膽子!居然敢故意侮辱朕,今日若是不殺你,世人便會認為朕無能,來人!將他拉出去斬首示眾,懲治欺君罔上之罪。”這番話把太監嚇得渾身直打哆嗦,撲通一聲就跪在地上磕頭求饒了,臣子們也十分吃驚,暗暗佩服吳主的聰明智慧。

孫亮能夠明辨是非曲直,可以說完全得益於他的細心深入。不僅是孫亮,許多能夠做出正確判斷的人都是從細微之處下手的。

商鞅本名為公孫鞅,他憑著過人的才智成為魏國相國公叔痤的家臣。公叔痤發現商鞅具有治國安邦的雄才大略,便打算把他推薦給魏惠王,偏巧這時他病了,而且病情日益惡化。魏惠王聽說後,便親自去相國府探望公叔痤,他還很委婉地問道:“萬一先生有了不測,誰來扶助寡人的社稷呢?”

公叔痤說:“我正想給大王推薦一個人才。我有個叫公孫鞅的家臣,他是個治國安邦的奇才,大王如果能夠委托他來治理國家,我堅信魏國不久便會強盛起來。”

魏惠王低著頭並沒有做聲。一會兒,魏惠王要起身告辭,公叔痤又屏退左右,悄聲告訴他:“若是大王不能重用他的話,就趕快把他殺了,一定不能讓他離開魏國。”

魏惠王隨口答應了一聲便離開了,他剛走,公叔痤就把公孫鞅叫來,跟他賠罪道:“大王剛才問我誰適合擔任相國之職,我向他推薦了你,但是大王並沒有做聲。作為臣子,不能對自己的國君不忠,因此我還告訴魏王假如無法重用你,就應該把你殺掉。大王也已經應允下來了,如今我是先公後私,把這件事又通知了你,你抓緊逃命吧,要不然就真的來不及了。”

公孫鞅聽罷,微微一笑,然後從容不迫地說:“既然大王不肯聽你的話重用我,又怎麼會按你所說殺了我呢?你不必為我擔心,我不會有危險的。”

果然不出他所料,魏惠王在離開相府之後,並沒有聽公叔痤的話去抓捕公孫鞅,而是長長地歎了一口氣,對左右的人說:“公叔痤病得很嚴重,真是讓人感到傷心啊!他居然讓寡人把國家托付給公孫鞅來治理,不然的話,就要把他殺了。這不是病糊塗了嗎?”

公叔痤去世後,公孫鞅聽聞秦孝公在招攬賢才,於是便應召去了秦國.秦孝公對他十分看重。後來,公孫鞅在秦國推行變法,使秦國很快強盛起來。

商鞅能夠經過嚴密的推理,從魏惠王不肯聽公叔痤的話任用他,斷定魏惠王也必定不會聽公叔痤的話把他殺掉。因此,他並沒有趕忙去逃命。結果也正像他推理的那樣。如此正確地判斷當然離不開他對細節的關注,所謂見微知著,從一件事情上判斷出另一件事情,從一個很細微的地方就能夠找出關鍵的信息,正如吳子所說:“短者持長戟,長者持弓弩,強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給廝養,智者給主謀。”

經驗要訣

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他精辟地指出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人手。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於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也就是細節的魅力。

從一滴水中可以看大海。從一粒沙中可以看世界。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以數量而是以他的深度來衡量的,生活中成功者都有這樣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能做小事情,緊緊牢抓生活中的一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