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老丁是讓我敬佩的長輩,也是從小撫養我長大的人。
可以想象,如果沒有老丁,我小時候還要多吃很多的苦。
我推開了他工作室的門,看到老丁正扶在工作台上,好象在研究著什麼東西一樣。
見我來了,老丁微微抬頭看了我一眼,還在研究他的東西,一副聚精會神的樣子。
我看到老丁工作台上的是一個奇怪的青銅印璽,青銅印璽之上鏽跡斑斑,仿佛是一件年代十分古老的東西。
所有文物之中印璽是最難得也是最為珍貴的,在考古界來說,也極具研究價值。尤其是秦漢以前的印璽,價值非常之大。
一般而言,秦漢之前,貴族的印璽都是用和田白玉做成的,像老丁手中的青銅印璽倒是極為少見。
由此,我的注意力也集中到了那一件青銅玉璽之上。
在古代,章和璽是大有區別的,章一般都用於個人身上,而璽是官用的。
就老丁所研究的那枚印璽,我從外形上一看就已經知道,它屬於璽而不屬於章。
“丁伯伯,這倒底是什麼年代的印璽?”我開口這麼問老丁道。
聽到我這麼問,老丁這才抬起頭來,把青銅印璽遞給了我,說道:“小林,你來分析分析這倒底是什麼年代的印璽,看看和丁伯伯分析的是不是一樣。”
我把青銅印璽拿在了手中,這才發現,這枚青銅印璽的重量遠遠超出我想象之外。
這是一枚大約四公分寬的印璽,印璽的上方所繪的是龍的圖案,而且表現的十分生動,尤其是那個龍頭,十分的凶猛,仿佛把人一口吞下的模樣。
整個印璽設計的非常精美,盡管龍的身軀似乎十分纖細,可是要提起這十來斤重的青銅印璽,沒有任何的問題。
春秋戰國時代是青銅鑄造藝鼎盛的時代,不管是青銅器還是禮器,甚至是兵器和生活用品,大都用青銅器製造,而且代價極為不菲。
整個印璽的周身刻滿了密密麻麻的饕餮紋,不過或許是年代久遠的原因,這些饕餮紋已經被青綠的鏽跡所侵蝕,許多都已經模糊不清了。
但是,根據我對戰國時代饕餮紋的了解,這些雕刻在印璽周身的紋飾符合戰國時代的特征。
畢竟,戰國時代和春秋時代已經有很大的不同,這是一個強者為王的時代,各國都在謀求變法圖強,建立一支勇猛的軍隊保衛自己的國家幾乎是每一個諸侯的想法。
所以,那時候的饕餮紋非常流行,而且都有各自的特點。
但是,根據饕餮紋還遠遠不能斷定這枚印章是否屬於古物,還必須看他鑄造的方法以及印璽的刻字,這也是辨明印璽真偽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
一般而言,在春秋戰國時代,隻要曆史上有記載的人,我都是有所了解的,畢竟,我可是北大考古係畢業的。
可是當我拿起這顆印璽一看的時候,卻大吃一驚。
這枚印璽是一枚田形之印,因為歲月的侵蝕,上麵的字跡已經模糊不清。
但是,我還是看到了印章上麵那四個古文字:泰皇之印。
這四個字的確是把我驚呆了,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了有關於泰皇的故事,說泰皇就是太昊伏羲,是三皇之中最尊貴的人,三皇之首。
如果這枚印章真的是泰皇的印章,那麼其價值就大了。
太昊伏羲所處的年代應當是五千年以前,那時候青銅的冶煉工藝極為的粗糙,是不可能煉製出如此精美的圖章,很明顯,這是後人仿冒的。
再說了,公元有明確的紀年應當是出現在東周,關於東周以前的記載根本就是模糊不清。事實上,至今考古界還在爭論,曆史上是否出現過太昊伏羲這個人。
不過,關於太昊伏羲的神話故事可就多了,甚至人們把他和造人的女媧相提並論,地位和女媧同等。
我對太昊伏羲這個人的了解是這樣的,我認為曆史上可能真有這個人,而且這個人也是一個英明的賢者,並且給了老百姓實惠。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就傳頌他的功德,不過,因為古代缺失文字,所以他的事跡漸漸被淹沒,並且逐漸神魔化。
根據印璽的字跡來看,這應當是戰國時代趙國的文字,所以,我認為這應當是一枚戰國時代趙國的印璽。
但是,緊接著我心中的疑問又來了,趙人為什麼要去刻製這樣一枚印璽,要知道,這可是對泰皇極大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