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激戰正酣,劉奎壁與孟麗君經過長途跋涉,終於提前一天抵達了邊關。
劉奎壁命令全軍在離邊關十裏紮營休整,孟麗君建議命人帶口信給邊關守城的將軍,好安他們的心,劉奎壁接受此建議,命人前往邊關報信。
劉奎壁坐在軍帳之中,看著掛在帳中的軍事圖,轉頭便問:“酈愛卿,回疆大軍在三麵設下重兵圍困邊關,而邊關卻能在他們屢屢進犯安然度過,看來守城的皇甫父子使出妙計退敵。”
孟麗君淡然一笑,“也許並不是皇甫父子,我曾接到密報曾提及一位劉副將,聽說那副將是劉大人的堂弟,而阻敵之計可是劉副將所提。”
“哦,我倒記起來,好像我的堂弟真得是投軍於邊關,看來這次領兵來邊關,也因緣際會促成了我與堂弟敘舊,我已有許久未見過她,還怪想她的。”
孟麗君聽到劉奎壁這席話,心有感觸:是呀,我也有許久沒見少華了,這一次不知與少華碰麵會是怎樣的情形。
邊關城門外,皇甫少華迎戰回疆首領,你來我往,不分上下,立在城樓上的皇甫敬一臉笑意地注視著城下的一舉一動,而劉燕玉則是滿心的憂慮,皇甫少華能否安然無事。
皇甫少華見回疆首領越戰越勇,心想是時候引敵入圈套,他虛晃一刀,抓緊韁繩策馬轉身向著山凹方向而去,而回疆首領不知是計,持著長矛緊隨其後。
出城門迎敵的士兵皆跟隨著皇甫少華,回疆大軍也不遲疑,忙跟著主帥迎上皇甫少華所帶的士兵,雙方短兵相接,兵戎相見。
皇甫少華出城之前曾吩咐過所帶的士兵一定要保存實力,見到他奔向山凹,一定要跟隨,但不可讓敵軍發現有異,必要時跟敵軍對壘也無妨,但以引敵軍至山凹為上策。
回疆首領見皇甫少華一味的敗退怕中計,抓緊韁繩立在馬上,皇甫少華見他不動,心知肚明,扯回馬頭,轉而用大刀指向他。
“怎麼不敢來了,是不是怕中埋伏?”
皇甫少華臉帶鄙夷的笑,徹底激怒回疆首領,他提起長矛刺向皇甫少華,皇甫少華也舉刀相迎,刀矛相碰,咂咂有聲,兩軍交戰的嘶喊聲也鑽進兩人耳中。
皇甫少華佯裝不敵,調轉馬頭匆匆逃離,回疆首領則是緊追其後,雙眼冒著興奮的光,殺氣騰騰欲致皇甫少華於死地。
皇甫少華策馬奔進山凹,回疆首領不知已入陷阱,提馬也進入山凹,而兩軍戰士邊打邊進入山凹深處。
皇甫少華策馬回奔舉刀便砍向回疆首領,淩冽的攻式讓回疆首領心中大驚。
山凹之上,呐喊聲四起,回疆首領方知中計,本想調轉馬頭帶著士兵撤離,奈何山上滾下的巨石阻斷退路,而皇甫少華所帶的士兵也正與他所帶的士兵交戰,根本無法顧及其他。
皇甫少華冷俊的臉上閃著必殺之氣,大喝一聲,“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回疆首領不得不揮動著長矛迎戰大刀,而皇甫少華一掃剛才的劣勢,招招致命,打得回疆首領隻有招架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