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大都皇宮內,劉奎壁一臉喜色正站在禦書房內,眼望著元成宗。
“啟稟皇上,回疆公主已從回疆起程,大約十天之後就能抵達大都。”
元成宗唇邊帶笑,狹長的龍目閃著深究之色,“那酈愛卿可是隨行而歸?”
劉奎壁以為皇上聽到此等好消息,第一個想問的是回疆公主,沒料到卻是先問及酈明君。
“回皇上,臣未聽聞酈愛卿是否隨行而歸,因為當日酈愛卿曾說過,如果和親一事圓滿完成,先回的地方應是邊關。”
元成宗用手指輕敲著桌麵,一副不解地口吻,“先回邊關,難道邊關還有事等著酈愛卿解決嗎,劉愛卿,你這個援軍主帥都回大都了,那副帥焉有滯留在邊關之理。”
劉奎壁聽出皇上語氣帶著微怒,連忙解釋,“邊關守將之人是皇甫父子,而酈大人與孟麗君乃表姐弟關係,所以酈大人想滯留邊關,應是為了與皇甫少華敘舊。”
“敘舊?”
“是的,皇上,酈大人與臣抵達邊關後,酈大人隻在邊關停留了兩日,隨後與阿哈將軍起程赴回疆,所以與皇甫少華約定,如果從回疆轉回,再與他把酒言歡。”
元成宗“嗯”了一聲,繼續問,“那皇甫少華為人如何?”
劉奎壁不解皇上怎麼又問起皇甫少華,忙回道,“皇甫少華為人忠厚,也是良將,與回疆作戰也有勇有謀。”
“朕聽聞一名副將出謀獻策,才能拖延時間,等到援軍,而且這名副將據聞是劉愛卿的堂弟,可有此事?”
“皇上所言非虛,令堂弟從小習武熟讀兵書,是希望有一天能上沙場禦敵。”
“好,等他們回來之後再論功行賞,回疆公主抵達大都,就由你去迎接,安排暫住之所。”
“臣領旨。”
劉奎壁行禮之後,退出了禦書房,元成宗坐在龍椅上,看著桌上擺放的奏折,提筆批閱。
這時,一名太監推門而入並跪在地上,低頭稟報,“啟稟皇上,太後有請皇上移駕鸞和宮。”
元成宗出了禦書房來至鸞和宮,剛到門口就聽到裏麵有哭泣聲。
“太後,要為臣妾做主。”
元成宗聽出此聲音出自於淑妃之口,接著又聽到太後的聲音,“好孩子,別哭了,皇家有訓,外族女子不能入宮,可是回疆公主是來和親,利國利民,所以哀家也不能說什麼,不過,回疆公主雖身份顯貴,但貴妃之位卻斷斷不能賜封於她,這是祖訓。”
元成宗從對話中已聽出是怎麼一回事,淑妃剛進宮清純美麗,自己也曾對她倍加寵愛,可隨著入宮日久,越來越嬌縱,又仗著與母後有親戚關係,在後宮作威作福,真是倒盡胃口。
“不知母後要朕前來所謂何事?”
元成宗龍目帶著威嚴緊盯著太後與淑妃,淑妃有點心虛地不敢直視元成宗。
“皇上,哀家聽聞回疆公主遠來和親,皇上要以貴妃之禮迎娶,此事可是真的?”
元成宗點了點頭,繼而說道,“母後,此乃國事,請太後不要幹預。”
太後一臉笑意,“哀家不是想插手朝政,但是回疆公主入宮之後,是為後宮所管,雖說賜封之事以皇上的意思為準,但皇家祖訓也不可違背。”
元成宗回笑著說,“母後說得是,可是回疆公主雖為異族,卻是貴為公主,又是為了和親而來,如果禮數不周全,恐怕會遭至非議,對兩國修好也不利。”
“但是貴妃的封號本就應立本族女子,還有皇上已繼承皇位,可後宮無首,你是不是應該考慮立後了,如果立後之人是本族女子,回疆公主立為貴妃,哀家也可以答應。”
淑妃心裏美滋滋的,想到後宮之中能立為皇後除了她還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