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組織部長(五)(1 / 2)

“劉書記,你看看我們吃些什麼?我上次來這裏吃過,味道還是很正宗的,而且價格也很便宜。基本上不到外麵的三分之一。”田漢軍拿過一條凳子讓劉明強坐下然後問道。這裏的人們都是說的山裏土話,所以劉明強隻是聽懂了幾個字,就是野豬野雞野兔那幾個字,其餘的都沒聽明白。不過雖然沒完全聽明白也可以大致猜出是什麼意思。便對田漢軍道:“我聽不清楚他的說的話,也不知道她能不能聽懂我的話,你讓她把好吃的都上上來吧。”。

田漢軍走上前和老板娘交涉去了,他對吃野味是很在行的,以前在當兵的時候就沒少吃過,所以對野味深有研究。今天為了讓劉明強吃好他親自跑到人家的廚房裏麵親自監督去了。吃野味是有講究的,第一,是怕店老板以次充好,簡單說就是拿家豬肉當著野豬肉煮,或者是把牛肉當野豬肉煮等等。第二就是怕不新鮮,過了夜的肉了就沒了本來味道了。但凡一般都是立即宰立即煮的味道好。所以田永軍才跑到廚房盯著人家廚子去了。由於早就過了飯點,而且本來出來下館子吃飯的人就不多,整個店裏麵就隻剩下劉明強和胡遠博兩人,劉明強喝了一口茶,這茶聽老板娘說是山裏的野茶,劉明強喝了一口之後覺得非常的清香,回味悠長。比先前黃耀華送給自己的清泉自己土產的茶葉味道還要好上幾分,劉明強突然覺得這個大山鎮也不是一無是處嘛。喝了幾口茶之後劉明強點了一根煙對胡遠博道:“遠博,你覺得這個大山鎮要怎樣才能做到發展,或者說是讓大山的老百姓能夠脫貧致富,不說致富吧,起碼也得讓這些老百姓都過上溫飽的生活。你看看這一路遇見的老百姓,很多都是窮的一幹二淨的,慘不忍睹。”。

“劉書記,這個問題在來的路上我也一直在想。但是不管怎麼說著都是個大問題,因為第一,無論怎麼樣的發展,交通才是第一的硬件設施。從這裏修條路出去造價實在是太高,除非省裏麵立案,不然的話就算是市財政也無法承受的起。沒有交通要說發展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說不修路就讓這裏的老百姓走上溫飽的道路那就隻有把這裏等餓老百姓都遷移出去,到外麵生活,至少能遷一部分是一部分。”胡遠博想了一下後說道。

“你說的沒錯,要想富先修路。沒有便利的交通條件怎麼可能富的起來啊。這是個放在整個清泉都是老大難的問題,隻是在這大山鎮這個問題尤為突出罷了。不過你說的遷移就更加的不可能了,修路的造價高但是還沒有遷移的造價高,就算是隻遷移一部分願意出去的這個造價也太高了。首先,你把人家遷移出去你得先找到一塊可以安頓的地方,你得保證每個人有房子住,有地種,起碼的給人家生活的最基本保障。第二清泉的老百姓都是靠土地吃飯的,這些人出去不就是等於直接搶了外麵老百姓的土地嗎?那些被占了地的老百姓能心甘情願嗎?起碼你的補償那些老百姓的損失,這筆費用就不低。而且老百姓還不一定答應。第三這樣是治標不治本的,人們都喜歡生活在土生土長的地方,所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就是這個道理。這裏就算是再窮再苦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不願意離開這裏的,就算是外麵的遷移工作都做好了,但是這些不願意搬離這裏的老百姓不是照樣苦嗎?第四,遷移一個鎮子這是多麼大的事情?縣裏沒這個權力,市裏也沒有。要審批下來根本就不可能的。所以遷移這個想法是完全不可行的。咱們隻有在其它方麵再想想辦法了。”劉明強一便抽著煙一邊說道。

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不同的位置看待問題的方式不一樣。胡遠博看待是以一個村幹部或者說是秘書的眼觀,而劉明強確實以一個縣委書記一個決策者的眼光看問題。這個問題在劉明強第一次讓胡遠博寫那個報告的時候就體現了出來,胡遠博雖然聰明能幹,但是由於一直都處在最基層,眼光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但是也不能說活胡遠博的話一無是處,起碼他說明了一個問題,要想富就得先修路,反之想想,要想按正常的方式發展就得先修路,現在修路的問題根本解決不了,那麼不能按照常規的方法來致富。雖然劉明強從胡遠博的話裏想到了這一點,但是什麼才是常規的發展方式,什麼不是常規的發展方式劉明強一時還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