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曆史性轉變時期的工人階級和工會運動(2)(1 / 3)

四、配合落實知識分子政策

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是調整社會關係的重要方麵。從工運領域來說,更是對“四人幫”反對在文化教育、科學技術、醫療衛生等單位知識分子中建立工會組織的撥亂反正。工會九大以後,全國總工會和各級工會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和單位的黨政領導,平反知識分子中的冤假錯案,改善知識分子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就工會工作本身來說,主要是在知識分子中恢複和建立工會組織,在工會組織開展的各項工作和活動中,重視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一九七八年五月,全國總工會恢複工作後發出的第一個通知——《關於召開中國工會第九次代表大會的通知》,強調從事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科學技術等工作的知識分子,絕大多數已經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一部分。要堅決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恢複他們的會員資格和工會組織,並在工會九大代表名額分配和全國總工會第九屆執行委員會組成方案中規定知識分子應占適當比例。工會九大以後,全國總工會指導各級工會在實際工作中重視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在技術革新和技術協作等群眾生產活動中認真實行工人、技術人員、領導幹部三結合和工廠、科研單位、學校三結合;在勞動競賽和學先進、趕先進活動中,注重在知識分子中評選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在推進企業民主管理工作中,適當增加了技術人員在職工代表中的比例;並總結推廣了遼寧省錦西化工研究院工會副主席聶榮本熱心為科技人員服務,模範地貫徹知識分子政策的經驗,推動了各級工會對知識分子政策的貫徹落實。以知識分子重要組成部分的教師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教育工會,大力倡導和推進了教職工代表大會的建立和健全,落實了廣大教工在學校當家作主的地位;開展了組織教師暑期休養、參觀、考察、旅遊和舉行慶教齡會等多種形式的尊重教師活動,並對一些地方發生的侮辱傷害教師的事件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在全國各地各部門抓緊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的進程中,各級工會采取的這些措施,對激勵知識分子獻身四化的積極性和責任感,起了很好的作用。

五、工會工作指導思想的撥亂反正

工會工作指導思想的撥亂反正的根本問題是端正對工會性質、任務、作用的認識,把“四人幫”對工會性質、任務、作用的歪曲糾正過來,也把全國總工會黨組第一次和第三次擴大會議對當時全國總工會領導人進行錯誤批判造成的在工會任務、作用方麵的思想混亂澄清過來,引導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幹部統一思想,振奮精神,把新時期的工會工作不斷地推向前進。具體來說,主要解決3個問題:一是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二是擺脫“工團主義”的曆史負擔,勇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主動、獨立負責地開展工作;三是解脫“經濟主義”的精神枷鎖,大膽地代表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利益,替職工群眾說話,為職工群眾辦事。

工會工作指導思想的撥亂反正,是通過學習和貫徹鄧小平在工會九大的致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共中央對全國總工會《關於全總黨組第三次擴大會議複查報告》的批示和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委員長葉劍英在國慶三十周年大會上講話中關於工會的論述,逐步深入進行的。鄧小平在工會九大的致詞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工會工作指導思想的撥亂反正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對全國總工會黨組第三次擴大會議複查報告的批示和繼後對李立三平反時對他主持全國總工會工作時的正確評價,平反了工會係統的兩大錯案,解除了工會工作長達二三十年的曆史壓力。葉劍英在國慶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明確指出:“工會、青年團、婦聯等群眾團體是廣大群眾的重要代表者,一定要積極主動地、獨立負責地工作,動員和組織工人、青年、婦女群眾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努力學習政治、技術和文化,維護國家和集體的利益;同時,一定要堅決維護自己所代表的群眾的利益,積極解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切身問題,反對不關心群眾痛癢的官僚主義”,“社會主義國家的各種機構和黨所領導的各種組織都應當有權有責,都不是裝飾品”。葉劍英的講話從理論上和政策上闡明了代表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利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能,指明了工會實現這個基本職能的正確途徑。工會在維護國家和集體利益的同時,堅決代表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才能真正成為職工群眾信得過的自己的組織,這絕不是什麼“經濟主義”;工會在黨的領導下,從兩個“一定要”出發,積極主動、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才能創造性地落實中共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這正是工會有權有責的體現,而絕不是什麼“工團主義”。

經過反複學習中共中央的決議、批示和中央領導人的致詞、講話,一九七九年十月至十一月召開的全國總工會九屆二次執委擴大會議統一了認識。會議指出:“文化大革命”以前,在工會工作中正確路線占著主導地位,不存在“工團主義”,也不存在“經濟主義”。在生產資料所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研究和解決工會麵臨的許多新問題是很必要的。但是,一九五八年全國總工會黨組第三次擴大會議,由於反右擴大化等“左”的影響,違背了實事求是和民主集中製的原則,把當時主張工會要在黨的領導下開展獨立活動,要在協同企業行政搞好生產的同時注意維護職工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要發揮群眾監督作用等,斥之為“工團主義”、“經濟主義”,並且認為工會係統存在一條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進行了錯誤的批判。後來,林彪、“四人幫”利用這個錯誤的批判,把十七年的工會工作誣為“黑線統治”,進一步形成了工會幹部的精神枷鎖。我們要通過貫徹黨中央的批示,給廣大工會工作者解除沉重的曆史負擔。

會議總結工會工作正反兩方麵的經驗,提出了做好工會工作,發揮工會應有作用的幾條原則,這主要是:

第一,工會必須自覺地接受和服從黨的統一領導,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圍繞黨的中心任務進行工作;同時,要根據工會自己的特點,針對工會所聯係和服務的職工群眾的各種各樣的需要和要求,獨立負責地、積極主動地開展各項活動。

第二,工會要善於在工作中把職工的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結合起來。葉劍英講話中指出的兩個“一定要”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麵。隻有做好“維護國家和集體利益”這方麵的工作,極大地促進四化建設,才能給改善職工生活提供物質基礎;同時,也隻有切實維護自己所代表的群眾的利益,積極解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切身問題,才能極大地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第三,工會要維護企業行政的集中領導,支持行政的一切正常的生產指揮,教育群眾自覺地增強組織性、紀律性;又要組織群眾實行民主管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敢於代表群眾講話,大膽地維護職工的政治經濟權益。對於那種嚴重脫離群眾,甚至違法亂紀,侵犯群眾民主權利和經濟利益的官僚主義者,工會應該勇敢地代表群眾向他們進行堅決鬥爭。

第四,工會既要自上而下地宣傳和貫徹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決定、指示和要求,教育和發動群眾自覺自願地來執行和使之實現;又要向黨全麵地反映群眾的動態,不僅反映先進的,還要如實地反映中間和後進的,並且通過先進的幫助來提高中間的、後進的。這就要求工會幹部深入群眾,了解群眾,傾聽群眾意見,做群眾的朋友和貼心人。

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在這次會議上強調了工會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各級黨委要運用工會這個強有力的組織,聯係廣大工人群眾來做工作。不重視工會工作的應該受到批評,受到教育。他鼓勵工會幹部替工人說話,為了廣大群眾的利益,不要怕講錯了,不要怕打擊報複。

這次會議還根據中央對全國總工會黨組第三次擴大會議複查報告的批示,通過了《關於撤銷全總八屆二次執委會對董昕、王榕、陳用文和杜存訓同誌處分決定的決議》。增選顧大椿、金直夫為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選舉產生了中國工會第九屆經費審查委員會。全國總工會九屆二次執委擴大會議以後,工會工作指導思想的撥亂反正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但對所要解決的問題的進展程度卻很不一致。對於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由於全國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大形勢,也由於工會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就多年堅持“以生產為中心”的優良傳統,所以轉變得很順利。對於堅持在黨的領導下積極主動、獨立負責地開展工作及堅決代表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利益這兩個問題,則存在著種種阻力。這些阻力有來自工會係統內部的,也有來自工會外部的。

來自工會係統內部的阻力主要是,長期以來“左”傾錯誤的影響,使一些工會幹部餘悸未消,“經濟主義”、“工團主義”的幽靈還不時在人們頭腦中盤旋。有些工會幹部擔心替職工說話,維護職工的民主權利,被扣上“工團主義”帽子;有的工會幹部對關心群眾切身利益和“經濟主義”區分不清,不敢理直氣壯地維護職工的福利;還有些工會幹部擔心抓了維護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會不會削弱國家、集體的利益,引起關係緊張,工作縮手縮腳。同時,工會幹部的民主權利沒有保障,有些基層工會甚至地方工會幹部由於替工人說話而遭到打擊報複的情況屢見不鮮。有的工會幹部說:“我替工人說話,誰替我說話?”

來自工會外部的阻力主要是,有些黨政幹部特別是企業黨政幹部對工會的性質、作用、任務認識不足,有的認為工會強調推行職工代表大會製是“爭權”,工會抓“兩個維護”是“獨立工會的口號”;有的把工會在黨委領導下積極主動、獨立負責地開展工作說成是“脫離黨的領導的傾向”;還有的把工會要成為職工群眾的重要代表者,替職工說話、辦事說成“同黨分庭抗禮”,質問“工會代表群眾的利益,黨委、行政代表誰的利益?”甚至指責全國總工會繼李立三、賴若愚之後,犯了第三次大錯誤。在存有這種錯誤認識的單位,民主選舉廠長的試點被否定了,敢於維護職工民主權利和切身利益的工會幹部遭到批評甚至調走了。這都使工會幹部的積極性受到挫傷,有的工會幹部說:“‘工團主義’、‘經濟主義’的舊帽子還沒有完全摘掉,‘獨立工會’的新帽子又扣上了。這工作怎麼做?”

為消除工會工作撥亂反正的阻力,全國總工會從幾個方麵進行了積極的努力:

一是向中共中央書記處提出“各級黨委加強對工會的領導,發揮工會組織應有作用”的建議,藉以消除來自工會外部的阻力。一九八○年七月,全國總工會向中共中央書記處報送《關於當前工會工作中若幹問題的彙報提綱》,反映了當時工會工作發展的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改進工會工作的設想和“各級黨委加強對工會的領導,發揮工會組織應有作用”的3項建議。這3項建議是:(1)鄧小平在工會九大的致詞和葉劍英在國慶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關於工會和群眾路線的論述,是黨中央關於新時期工會工作的重要的指導性文獻。不僅工會幹部,而且黨的幹部都應該重新學習。(2)要求黨委注意工會班子的建設,加強對工會幹部的培訓,過分弱的予以調整。基層經過民主選舉,挑選群眾擁護的人員當工會主席,選上的工會主席隻要是正式黨員可以參加同級黨委。基層以上的工會主席可參照辦理,至少能列席同級黨委會議,以利工作。如因特殊需要調動,須經上級工會同意。(3)各級黨委要把發揮工會應有作用,支持工會為群眾說話作為改善黨的領導的一個組成部分。《彙報提綱》和這3項建議得到了中共中央書記處的同意。

二是強調維護職工的民主權利和物質利益是做好工會工作的關鍵,消除來自工會內部的阻力。一九八○年八月,全國總工會召開省、自治區、直轄市總工會主席會議,研究進一步加強工會工作問題,提出“維護職工的民主權利和物質利益是做好工會工作的關鍵”。同年十月,全國總工會書記處進一步提出:“堅決維護職工的民主權利和物質利益,保障職工當家做主。這應是我們開展工會工作的主要指導思想和突出課題”,“各級工會組織,特別是各級工會領導,都必須有改善工會同群眾關係的緊迫感”。為此,全國總工會要求各級工會組織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紮紮實實地幹實事,實事求是地解決工會工作和職工群眾中迫切需要解決而又可能解決的問題,從而改善工會組織同群眾的關係。要集中精力,認真抓好職工代表大會製度的建立和健全,著手起草職工代表大會條例;有目的地進行職工生活檢查,以幫助國家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職工生活問題;提倡由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行政簽訂集體合同,把搞好生產與改善職工生活和勞動條件結合起來;同時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繼續開展為四化立功活動。針對一些幹部提出的“維護職工民主權利和物質利益”與群眾生產工作的關係問題,全國總工會提出,群眾生產工作是應該抓的。現在要著重解決好怎樣才能更好地調動群眾生產積極性的問題,解決好工會過去由於“左”傾錯誤的影響不敢關心群眾切身利益和民主權利的問題,維護職工民主權利和物質利益這一環節抓好了,就可以加強和群眾的聯係,更好地調動群眾的生產積極性,更好地發展生產。當然,這不能代替勞動競賽、為四化立功等各項活動。但維護職工民主權利和物質利益確實是多年來沒有解決好的重大問題,在一個時期內突出強調一下,是很有必要的。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堅決把它抓好。

三是加強基層工會工作,把做好工會工作的指導思想落實到基層工會的各項實際工作中去。用基層工會通過代表和維護職工的民主權利和切身利益,激勵職工群眾主人翁覺悟和生產、工作積極性的成效,消除來自工會內外的阻力。一九八○年十二月,全國總工會在組織各地、各產業工會調查研究、總結基層工會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召開了全國工會基層工作座談會。座談會以在新形勢下如何密切聯係群眾,替職工說話,為職工辦事,維護職工的民主權利和切身利益,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調動廣大職工的社會主義積極性,為實現國民經濟調整任務而奮鬥為主題,進行了認真的討論研究。會議交流了江蘇戚墅堰機車車輛工廠工會堅決為群眾辦實事好事,把工會辦成“工人之家”;上海紡織局工會在“上為國家分憂,下為群眾解愁”的思想指導下,正確處理職工實際困難;沈陽黎明機械公司工會健全職工代表大會製,保障職工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北京外文印刷廠工會密切聯係群眾,維護職工切身利益;北京永安機械廠工會與行政簽訂集體合同,促進生產發展和職工生活改善;開封太陽能電池廠工會協同行政,推行“五一製”,五天工作,一天學習,妥善解決生產和培訓的關係,迅速提高職工的文化技術水平;山西渾源縣總工會主席勇於為工人說話,堅決維護群眾正當權益;開灤林西礦工會監督和協助行政做好勞動保護工作等20個基層工會的典型經驗。這些典型經驗,從不同的側麵代表和維護了職工群眾的利益,密切了工會同職工群眾的聯係,對促進經濟建設和職工思想建設起了明顯的積極作用。它們是工會工作指導思想撥亂反正的成效,對消除來自工會內外的對工會指導思想撥亂反正的阻力具有生動的說服力。

通過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進行工會工作指導思想和各項業務工作的撥亂反正,整個工會工作逐步形成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推進企業民主管理為重點,堅決代表和維護職工的民主權利和切身利益,不斷加強職工隊伍建設和工會組織建設的基本格局。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一、深入開展增產節約運動

為了使工會工作緊緊跟上全國工作著重點的轉移,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發揚以生產為中心的優良傳統,一九七九年二月,全國總工會九屆二次常委擴大會議通過了《加強安定團結,廣泛深入地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決議。決議指出,增加生產,厲行節約,是高速地、穩定地發展國民經濟的一條根本方針。當前,克服生產建設的薄弱環節,調整國民經濟某些失調的比例關係,扭轉一些企業的虧損現象,也要靠增產節約。實現增產節約,就要把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深入紮實地開展下去,取得顯著的經濟效果。決議對不同部門、不同企業的勞動競賽分別提出了具體要求。

在增產節約運動發展的進程中,全國總工會注意加強調查研究,總結經驗,推動運動的深入發展。一九七九年六月,全國總工會針對一些幹部和群眾中存在的一些不利於增產節約運動開展的錯誤思想,提出要進一步提高廣大幹部和群眾對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認識,充分發動群眾製定和落實增產節約計劃,開展技術革新,整頓企業管理,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八月,全國總工會召開電話會議,傳達貫徹國務院召開的全國工業交通增產節約工作會議精神,由四川、遼寧省和上海市總工會介紹經驗,推動增產節約運動的發展。同時,全國總工會主席倪誌福赴內蒙古自治區調查增產節約運動和工會工作情況。他給中央寫的報告,反映了內蒙古自治區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成績和經驗,提出了影響職工積極性發揮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建議。中央高度評價了這個報告並批轉各地,推動了各級領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十一月,全國總工會九屆二次執委擴大會議根據五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方針、打好四化第一戰役的要求,總結了前八個月增產節約運動開展的情況和經驗,明確提出,要進一步開展以高產、優質、多品種,低消耗和安全生產力主要內容的增產節約勞動競賽,形成一個人人為四化爭作貢獻,人人為四化立功的熱潮。一九八○年四月,全國總工會九屆四次常委擴大會議又根據湖南省職工創造的為四化立功競賽的經驗,通過了《關於動員職工為四化立功,深入開展增產節約運動,迎接黨的十二大召開的決議》,使群眾性的增產節約運動有了新的動力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