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溺愛是一種軟暴力(1 / 2)

溺愛是一種軟暴力

人人健康醫院

作者:方曉明

近日,一些社會上的叛逆行為引起了社會上廣泛的關注,由此引發了“下一代”如何教育的大討論。許多家長表示知道溺愛孩子有危害,但分不清什麼是溺愛,不知道自己是否正在溺愛孩子。

“溺”,詞典上解釋為“淹沒”的意思。如果父母的愛泛濫,對孩子就是一種傷害。“慈母多敗兒”是流傳在我國民間的一句諺語,這裏的慈不是慈祥的意思,而是對孩子一味遷就,包庇縱容,就是“溺愛”。

過度關懷也是病

初春乍暖還寒。在醫院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小孩感冒了,媽媽抱著來看病,盡管症狀很平常,可是後麵跟著一大撥“相關人等”,爸爸、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還有家裏的小保姆。弄得醫生哭笑不得,明明10分鍾的看病時間,為了應付家屬左右開弓的“盤問”硬是拖了25分鍾。

兒科專家說,對下一代的異常關注也是一種病。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祖輩4人、爸爸媽媽父輩2人對獨生寶貝1人,“421綜合征”形象地概括了這種現代家庭愛兒過甚的情形。

兒童心理專家表示,這樣的溺愛不利於孩子獨立。孩子受到兩代人的“嗬護”,在家是“小皇帝”、“小霸王”,可是出門後就表現為六神無主,因為他們再也不知道依靠誰,感到非常無助。

“關懷強迫、溺愛過度其實也是一種軟暴力。”教育學者認為,父母溺愛的撫養方式,剝奪了孩子生活中許多重要的東西。溺愛孩子的家長常擔心孩子拿這摸那不衛生,跑東跑西不安全,限製孩子的活動,致使孩子運動遊戲的能力差,和同伴玩不到一起,因此內心自卑孤獨。

溺愛分兩種

溺愛分兩種:包辦型溺愛和放縱型溺愛。包辦型溺愛中,父母將孩子當成了“自我的延伸”,孩子成了父母的複製品;而在放縱型溺愛中,父母自願做孩子的“自我的延伸”,他們是孩子的手和腳,心甘情願地去接受孩子的指揮。放縱型溺愛發展到最後,還會培養出“父母的敵人”。

放縱型溺愛會導致孩子心中根本沒有其他人。如果父母不早點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最終也會發現,他們的孩子也是他們的地獄。並且,放縱型溺愛中長大的孩子,經常偽裝得很強大,但實際上他們難逃放縱型溺愛帶來的三個常見的惡果:依賴,他們先是依賴父母,最終是依賴配偶或自己的孩子。他是配偶和孩子的地獄,因為他隻知道提要求,讓親人關注自己,但他們卻對親人的感受視而不見。自卑,他們會發現,一旦離開親人自己什麼都不是,所以會出現嚴重的自卑心理。但他們自大慣了,不能接受這種自卑,所以會把自卑轉嫁到別人身上,並變本加厲地傷害別人。任性,父母的溺愛讓他們養成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義,這導致他們嚴重缺乏同情心。“我要,我立即要”成了他們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