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偏愛收藏女性內衣是什麼心理?
生活
15歲的小男孩,愛偷女性的內衣,然後收藏好。發生這種情況已經有兩年了,這是怎樣的心理呢?是不是心理疾病呢? 他把偷來的內衣都放在自己的櫃子裏,各種各樣的。小男孩平常比較沉默寡言,不愛跟大人一起……
——賀女士
上麵提及的男孩子的行為很像“戀物癖”。這種問題多見於男性,通過收藏異性的私物來獲得性高潮和性滿足。
對於性,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父母采取的態度是回避和善意的哄騙。更可怕的是,絕大多數父母似乎都認為,拒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是天經地義的。自古以來麵對“性”就像隔了一層薄紗,特別是在溫婉含蓄的東方國家“性”常被認為是恥於談論的話題。近年來,教育部呼籲在中小學要加強青少年的性教育,同時鼓勵家長正確與孩子談論性,對於這一提議實在是要拍手叫好——因為那層本遮不住什麼的薄紗早就該掀起來了。
若說“避免與孩子談性”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倒也不是。上世紀80年代以前,人們的性知識還相對貧乏,封閉對於當時的人們也可以說成是一種變向的保護。但是,時代在進步,社會開放程度也越來越高,網絡和電視節目都不同程度地促使孩子更加早熟,麵對這些變化家長是想擋也擋不住了。關於對待兒童性教育的不正確做法,常使孩子帶著對許多性問題的誤解和疑惑進入身心發生劇烈變化的青春發育期,使他們麵臨著更大的衝擊、誘惑與壓力。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對待青少年性教育的問題呢?
首先,要允許孩子的“性”好奇。如果沒有特殊學習的經曆和認真反思,為人父母者多會沿襲自己曾經接受到的教育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於是,眾多中國家庭在教育孩子時都驚人地存在同一種自動化的思維:小孩子一旦對“性”產生了好奇,馬上就會認為這不是一個好孩子,而自動化的行為又會類似條件反射一樣去阻止孩子的這種好奇。但是,成長與對性的好奇是共生的,就像阻止不了成長一樣,這種探索的欲望也是不能被打壓下去的。
舉個例子來看,我們都聽說過大禹治水的故事,傳說舜命鯀治水,鯀隻懂得水來土掩,造堤築壩,結果洪水衝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凶了。鯀之子禹接受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用疏導之法,終於成功。可見,強堵不如疏通。道理是相通的,家長的一味阻止對於孩子非但沒有任何效果,反而會成為一種負麵的提醒,還會促使孩子對“性”產生過分好奇。可見,疏導才是上策。
所以,還要建議家長以自然正常的態度與孩子談性。很多家長對於性器官的尷尬表情會讓孩子認為身體的各個部位並不是生而平等的。眼睛、肚臍等部位可以侃侃而談,對有些部位卻總是吞吞吐吐,這種態度上的差別,會使孩子覺得你所以避而不提,一定有什麼不對勁。日積月累就會使孩子認為性是肮髒的、醜惡的,或者激起孩子對性的過分好奇。總之,這些都不利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
其次,家長要讓孩子全麵認識自己的身體器官及其功能。對於性教育的問題,中國家長還普遍存在兩大嚴重的誤區。
誤區一:青少年的性教育已經夠多了。據杜蕾斯2004年全球性狀況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首次接受性教育的平均年齡是13.7歲,在被調查的41個國家中排倒數第七。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代表處發言人沃雷·羅迪亞博士告訴記者,他和北京一些大學生交談時發現,很多人在性問題上還很無知。
誤區二:性教育越早,發生性行為越早。這是很多父母不敢和孩子談性的原因之一。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駐華代表處代表希瑞·泰麗雅女士說:“並不是閉口不談性,青少年就不會發生性行為。中國和很多國家的實際情況是,未婚先孕的少女在增多,她們不是對性了解得太多,而是太少。”
現在好多老師和家長們已經意識到從小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重要性,但他們卻吃不準應該教什麼,怎麼教?心理學家建議:“或許對孩子的身體所發出的第一個字眼,就已經是進行了一種教育。告訴孩子,他們的身體是上天所賜予的珍寶,陰莖與陰道同身體中的其他器官並沒有任何區別;無論是何種體型、膚色,基本上都是美好的。這種健全的意識,將可以為日後青春期及青年期的性認知奠定正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