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吃夜宵,到底健康不健康?(1 / 1)

吃夜宵,到底健康不健康?

生活

作者:吳誌敏

夜宵,即為一日三餐外的加餐。而今,這種“加餐”正日漸猖獗地披著“正餐”的外衣遊走在絢爛多姿的夜生活空間裏。或三更半夜時補充的一頓飯,或滿足口欲發泄情緒的一堆零食,或加班族如正餐般要做營養的食物享用。其之於健康,好與不好的界限也變得不那麼明顯,但日久見“真”相,日漸被“吞噬”的健康也讓人不得不糾結:宵夜,吃還是不吃?

何謂之夜宵

說到宵夜習慣,嶺南地處亞熱帶,晝長夜短,粵人可謂之盛。《辭源》注釋說:“粵人夜市之食肆亦謂宵夜。”雖此說法欠妥,然粵人在晚飯後的餘興節目中享用這些食物叫“食宵夜”,亦展現“宵夜”古已有之。

夜宵(又稱宵夜、消夜),是指在晚上時吃的餐,為晚餐之後的餐,時間特指休息時間(通常為9點~11點後至淩晨4點前,因淩晨4點開始是廣東早茶時間)。隨著工作或娛樂時間延長,時下的夜宵和正餐幾乎沒有分別。白天忙上班,晚上聚會娛樂,沒什麼夜不夜,吃宵夜便常常成為順便補充日需營養之外,聚會消遣、放鬆聊天抑或觀看夜間球賽的另一種寄托方式。

吃夜宵之“好”

吃夜宵好嗎?且不說其生理價值,夜宵作為一種大眾化的消遣娛樂形式,即簡單易操作,又提供了一個極易引起情感共鳴且放鬆身心的精神空間,對於忙碌而又壓力大的人來說,夜宵,確實很有必要。

而對於工作時差經常“顛三倒四”或“超負荷”等的人來說,宵夜是補充體能的餐點:最好於晚間9到10點,選擇搭配合理而不會一下子吃得很飽的餐點。其實合理、健康的夜宵人人皆宜,不僅適合於兒童、公務員、老年人等正常人群,幫助恢複體力和精力,而且有利於糖尿病、肥胖症、癌症及胃病患者的治療。

吃夜宵之“壞”

現實的呼聲中“吃宵夜不好”者也遠比“吃宵夜好”者多,這是為何?所謂,世間萬物皆有平衡,否則此消彼長問題多多。夜宵即如此,作為一日三餐外的額外加餐,若能幫助補充三餐的不足達到人體需求平衡亦可,否則便是破壞膳食平衡影響健康的罪魁禍首!

當夜宵破壞了人體能量平衡,成為多餘的,問題便會凸顯。有專家批評粵人愛吃夜宵就曰:晚上人體血液更多的應該去肝腎,而此時吃東西,血必停留在胃裏,造成肝髒缺血。脂肪分解沒有了血的熱量支持,便會凝固造成脂肪肝。不僅如此,常常不健康地吃夜宵,還會有更多害處,比如容易結石、失眠,營養過剩,誘發諸如糖尿病、胃癌等疾病的發生幾率等。

正確地吃夜宵

宵夜不是想吃就吃,也不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吃好了對身體對睡眠都有幫助,吃不好不光今晚不用睡覺,對以後健康也是埋下了隱患。如何吃夜宵健康呢?至少要注意這幾點:夜宵也要分時間,9點到10點間吃最好,不能吃完就睡,要少吃,不能過度;可以吃得清淡些,否則過於油膩不易消化有損腸胃。建議晚上補充營養最好選擇碳水化合物,即澱粉和糖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