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產業綜述(1 / 3)

第三產業布局 第三產業綜述

一、第三產業及其劃分

第三產業本應稱作第三次產業,是相對於第一次產業、第二次產業而言的。它在本質上是服務性產業,即第一、二(次)產業以外的非直接的物質生產部門,其範圍大體包括:商業與貿易、金融與保險、旅遊與娛樂、倉儲與運輸、文教與衛生、信息與通訊、科研與谘詢、旅館與飲食,以及修理、理發、美容和其他勞務性服務等等,其中有的是為生產服務的,有的是為社會發展服務的,也有的則是為人們的生活服務的。當前,信息業的勃起,已成第三產業的重要服務內容。

我國過去對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的分類,一直是按“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來劃分的。1979年以前劃分的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中,物質生產部門包括工業、建築業和資源勘探、農林水利氣象、交通運輸和郵電、商業;社會的其它部門則都劃為非物質生產部門(包括飲食業、服務業和物資、城市公用事業、文教衛生和社會福利、金融、國家機關和人民團體等)。1978年以後,國內有關部門和學術界對第三(次)產業的研究日益深入,但在理論認識上對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的劃分存有分歧,沒有解決服務行業的勞動是否屬於生產性勞動的問題,這就導致實踐上偏重於發展物質生產領域的生產,而忽視了服務行業的發展。80年代的前5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平均增長9.5%,而第三(次)產業隻增長5.9%。

一般來說,第三(次)產業就是提供各種勞務的服務行業。我國的第三(次)產業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早已存在的某些傳統行業,主要涉及人民群眾的生活消費,象商業、飲食業、服務業和修理業等;另一類則是新興的,與第一、第二(次)產業關係密切,多數是為生產服務的行業,如信息廣告業、谘詢業、銀行保險業、廣告業、公共設施、通訊等。1985年5月,我國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家統計局關於建立第三產業統計的報告中,根據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統計局和國家標準局聯合頒發的國家標準《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代碼》,並參照國外的做法,正式規定對第三次產業作如下劃分:

第一產業:農業(包括林業、牧業、漁業等)。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采掘業、製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和建築業。

第三產業:除上述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

由於第三產業包括的行業多、範圍廣,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具體又可分為兩大部分(流通部門和服務部門)、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流通部門,包括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

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谘詢信息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等。

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事業,科學研究事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等。

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以及軍隊和警察等。

國家統計局的上述報告還提出,鑒於第三產業內部各個行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不同,國內進行觀察和考核,擬采用上述第一層次、第二層和第三層次計算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叫做“我國口徑”)。在同西方國家進行國際對比時,則擬按西方國家通用的計算範圍,即采用上述四個層次計算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可稱“西方口徑”)。

二、第三產業發展的國際動向

(一)世界第三產業的發展突飛猛進

從20世紀開始,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第三產業在許多國家都得到了很大發展,已經彙成了一股蓬勃前進的全球性潮流,這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在全部就業人口中所占比重呈現不斷上升趨勢。

根據世界銀行《1984年世界發展報告》提供的資料,1982年同1960年相比,世界上各類國家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占全部就業人口的比重,均呈上升趨勢(見表6-1)。

從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的20餘年間,無論是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的市場經濟工業國家,或是非市場經濟國家,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占全部就業人口的比重,都呈現上升趨勢。而且,生產力發展水平越高,收入越高的經濟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占全部就業總人口的比重也就越大,第三產業越是發達。目前,經濟發達國家中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及生產淨值,一般都已超過第一、第二產業就業人數及生產淨值的總和。據世界銀行統計資料,1984年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比利時、新西蘭、英國、原聯邦德國等國家,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占全部就業總人數的比重,都超過了50%以上,其中美國在1950年便達到53.2%;英國和法國分別在1961年、1971年達到和超過了50%;美國在1984年這一比重達到了75%,日本1980年則達到了59%。

2.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也呈現上升趨勢。

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都是呈現普遍上升的趨勢的。另從第三產業產值年平均遞增率看,在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都大大高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平均遞增率;如日本1960~1978年間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平均遞增率是11.7%,第三產業產值的年平均遞增率則達12.3%;法國1953~1977年間分別是7.6%和8.7%;原聯邦德國1950~1978年間分別是7.5%和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