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我討厭上學不願見同學(1 / 3)

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這是當今社會一個孩子的成長曆程。與同學的交往是每個學生人際交往的主要內容。通過同伴交往擺脫孤獨與寂寞,獲得歸屬感,這樣才會快樂時有人分享,痛苦時有人分擔,迷惘時有人指點,困難時有人援助,憂傷時有人安慰,氣餒時有人鼓勵。這種心與心的交流對於中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孩子不上學,被許多家長老師視為心理有障礙的孩子,沒有上學的孩子,在如今的社會裏如同三等殘廢一樣,很難找到好的工作,甚至難以生存。如何對待孩子厭學問題,是許多家長麵臨的難題。

案例1、

小雯是一所重點中學高三的學生,自從上高三開始她的性格就逐漸變得內向、不愛講話、整日悶悶不樂、不願與別人交往;總覺得時間不夠用,越急就越學不進去,因而她的學習成績不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了許多,別人講話她也不願意聽,總覺得是在耽誤她的時間,一天她突然就不去上學了,這可急壞了家長。

小雯在學習上是一個非常努力的學生,他考高中的成績並不理想差幾分不夠重點,家裏是多花錢才進的重點,入學後因他非常努力學習成績一直處於上升的趨勢,媽媽更是對他給予厚望,全家的理想是考上廈門大學,可自己感覺考廈門大學的把握隻有20%。於是,小雯幹脆不去學校了。

案例2、

我不想去學校,我不願見老師和同學。我偶然照鏡子發現自己已經不會笑了。從小我就很內向,不願與人有太多的交往,我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上,所以成績一直很好,我在學習上體會著自己的價值。在同學、老師、家長的眼中,我一向是典型的好學生。可上了初中之後,我開始認真地分析自己:由於我在學習上投入了太多的精力,課外知識麵很窄,與同學交流就顯得越來越少,常被人稱作“不合群”。漸漸地,我的性格也朝著內向、孤僻的方麵發展。現在我好想把眼前的書本丟掉,把成績拋在腦後,可又麵臨著中考,不得不去學習,我好矛盾。也許在老師眼裏,我是優秀的。可我自己知道,我好差,我明白不會與人交往對以後會造成多大的影響,我好怕。在這樣的壓力下,我的學習成績開始下降,我想我最終將被這個社會所淘汰。我現在麵臨著交際與學習的雙重壓力,我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

案例3、

倪某,男,13歲,初中一年級學生。逃學,不願與同學交往。

倪某學習成績較差,平時考試幾乎都是班上最後一名。性格上,膽小、多疑、自卑、不愛動。在交往方麵的主要問題有:不合群,孤獨,害怕參加活動;自卑感強,回避與老師同學相處、說話,曾經因學習上的事對老師撒過謊。上課從不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即使被老師喊到也因緊張而說不完整,語言表達能力差。

倪的家離學校比較遠,他屬於借讀生。他的父母都是開出租車,平時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與倪瑤交流溝通。唯一的交流就是問考試成績,一聽說成績不理想,就是一頓打罵,長期這樣,倪瑤也不再有實話對父母講。倪瑤長期處於孤獨之中、高壓之下、悲觀之間,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心,缺乏理解,心理負擔過重,造成其性格的缺陷,形成自卑、壓抑心理。這種性格進一步阻礙他交往的需求,導致他很少主動與人溝通,語言能力發展不足,這樣,他更難與人交往,更加孤獨、壓抑。

倪瑤所在的班級,大部分同學尤其是男同學都很機靈、活潑、性格外向。倪瑤在班上總是很“顯眼”,經常考試不及格,題目做錯,早讀遲到……,甚至,老師說今天有一個同學作業做錯了,全班學生會異口同聲說是倪瑤。這種歧視導致倪瑤自卑、自閉,排斥在群體之外,他不願、不敢,也沒有信心和同學交流。

學習的壓力像座大山

由於現行的教育體製,按年齡來編班,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可能在一個班內接受教育。加上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不同的性格、行為習慣,每個班都會產生幾個跟不上班級整體水平的後進生。這些孩子經常受同伴的歧視,挨老師的批評,甚至受家長的打罵。他們總是躲避著別人指責、輕視的目光,小心地維護著自己僅有的一點自尊,壓抑著內心的情感,不敢主動與夥伴、老師家長交往,不敢說出內心的渴求與希望。但另一方麵,他們又渴望同學的理解,老師的幫助,家長的嗬護。這就形成了後進生敏感、多疑、封閉、自卑的心理特征,也導致這些後進生無法正常地進行人際交往,缺乏交往的勇氣與自信。嚴重的可演變成各種心理疾病,甚至自殺。

擔心我的女兒

回顧我們人生所有經曆中,也許最珍貴最美好的還是童年的記憶。童年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甜美的夢,無論經過多少風雨,童年永遠在我們心中隨時給我們一種溫馨、一段感動。小時候,我們追逐在田間的小路上,嬉戲在清清的河水中,我們放聲高歌“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天上無數的星星是我眼裏最神秘的美麗,數著星星走過的童年是無憂的年代。雖然生活很貧困,但兒時的生活是浪漫的而快樂的。

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變化太快!不知不覺,我已經從一個鄉村兒童成長為第四軍醫大學心理學教授,這是我做夢也不曾想過的,我的女兒也已經是西安市某重點中學高中一年級的學生。這些年,陪女兒一路走來,雖然現在物質生活比兒時富有多了,可看著從幼兒園開始至今,幾乎沒有休息日,被大量的作業和各種補習班占有的女兒,心中常常酸痛,甚至擔心女兒那天承受不起,因為,有太多的家長帶著孩子來找我看病,讓我對當今社會的中小學生的現狀產生嚴重的困惑!

在青少年的身心發展過程中,人際交往是促進其社會化進程的重要條件之一,因為這一時期身心發展快,可塑性很大,接受能力強,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人格主要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孩子與人交往對他的心理發展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