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大學生如何擺脫自卑感?(1 / 3)

目前,在大學生存在的諸多心理問題中,自卑心理是較為突出而且影響力較大的一種不健康心理。自卑心理是指由於某些生理、心理或社會誘因引起的輕視自我的態度體驗,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或品質評價過低,輕視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擔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很容易產生一種壓抑、孤獨的情感,嚴重地影響大學生的工作和生活。

案例一

我覺得我有很強的自卑感,無法與同學交往。從小到大,因為家裏窮,我內心似乎有一種強烈的自卑感,這種感覺一直陪伴我到讀大學,小學和中學時,經常欠學費,我覺得自己比人低一等,幸好我的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所以這稍微緩和了我內心的自卑。到了大學,自卑一直折磨著我。家裏窮,感覺買很多東西也力不從心。比如大二時,買電腦的錢也沒有,所以現在我的電腦知識很差,沒有旅遊的機會,也沒有這個錢;我感覺很孤獨,有很多東西我都要自己摸索,比如說做人,爸媽也就農民一個,在現在的社會,我感覺人際如此險惡,可是爸媽以前教我的做人技巧根本就不實用了,我覺得很苦惱。

案例二

我是個男孩,今年23周歲。我的心裏有陰影,有強烈的自卑感。因為家裏條件不好,我又是在農村長大的,我的小學同學他們的條件都還不錯,我覺得別人瞧不起我,常常感覺到害羞靦腆,跟別人在一起老是不自在,我現在大二,與室友是同班,是每天上課、生活在一起的好朋友。長期以來,他在課堂上發言活躍,經常上台講演。他看的書超多,講起來滔滔不絕、思路清晰、激情澎湃,博得滿堂喝彩。這就讓台下的我每次都很自卑,因為我實在沒那種能力,其他方麵也沒有比他出色的。他讓我很有壓力,每天跟他朝夕相處,為什麼差距就這麼大呢?我們每次都坐一起,總感覺其他同學會把我們兩人作比較,感覺自己更自卑了,好像每天都生活在他的陰影之下。

案例三

我的這種性格能交到好男友嗎?我是一個還算上進的女大學生,在學校當了班委,成績全班第一,辦事勤勤懇懇,一切都為同學著想,有一定特長,搞宣傳工作作的挺好,同學們也都挺認可,所以我得了很多榮譽。但是我有點死學習,成天泡在自習室,在為人處世上沒有方法,心太直,得罪了一些人;我也不善於團結同學,和大家溝通的少,自然也就沒有什麼知心朋友。大家可能感覺我挺死板的,而且膽小怕事,不敢得罪人,怕影響團結,而且有點自卑,就是因為我的組織和與人溝通能力不強,常常冷場,我的家庭條件,個人長相都還可以,我自卑的是沒有強人和我交朋友,別人都覺得我光知道書本上的知識,不通人情事故,以後在社會上吃不開,沒什麼發展。

我努力改變這種懦弱性格,可是收效甚微。我總覺得自己是弱者,別人也覺得我這個班委當的窩囊,沒主見,任人擺布的。我漸漸在集體中失去了地位,在大學我算一個成功的學生,該得的榮譽全的了,但對社會一無所知。我是嚴於律己,但是我感覺自己挨欺負,吃小虧,有點像士兵突擊裏的許三多,沒他木的那麼誇張,但是大家就是覺得我沒什麼用,沒本事。我每天心情都很不好,也沒人願意和我多說話,這讓我更加孤立,自卑。父母說我不弱,我的的榮譽別人都沒有,但為什麼我的人際關係一塌糊塗?我的性格啊怎麼改啊!

本來有機會能和一個研究生談朋友的,但為了考研改變命運放棄了,還因為有點自卑,覺得最後成不了,我太注重結果了,因為他那個專業好找工作,薪水也高,而我的專業恰恰相反,我是希望個方麵都比別人強的人,內心極度矛盾,生活的累啊。

大學生自卑心理事出有因

據有關調查結果表明,自卑心理是部分大學生中存在的一種心理亞健康狀況,在個別情況下有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大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麵:

1.家庭因素。這是目前大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高校實行收費製度之後,這一因素的作用也就日益明顯起來。不同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而每個家庭的狀況也是千差萬別的。一些出生於工人、農民家庭的大學生,因父母沒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或者家庭經濟條件較差,同那些出身於大城市、幹部家庭、高知家庭、大款家庭的同學形成較強的反差後,容易在心理上覺得在社會地位、經濟狀況等方麵比別人“矮了一頭”,從而在大學的學習、社會生活適應過程中產生“先天不足”之感。在這種自卑心理的支配下,他們在學習、生活和與人交往中,很難表現出開朗樂觀、大度瀟灑、無憂無慮和充滿自信,相反會因為經常擔心別人瞧不起自己,自覺不自覺地減少了與教師、同學之間的交往。由於正常的交往受到不正常地壓抑,越發強化了這一不健康心理,以致陷入“惡性循環”而不能自拔,轟動一時的馬家爵事件就是典型自卑心理的最終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