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剩男剩女(1 / 2)

進入21世紀,80後獨生子女進入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自古以來顛撲不破的自然規律,可是,在當今社會,許多人到了三十多歲還不婚不娶,讓父母為此煩惱。如今,各種各樣的流行詞層出不窮,“剩男剩女”是新時代的潮流,其實,這些剩男剩女們也並非不想走入圍城,可現實社會的各種壓力,結婚生子的負擔,以及各種求偶的條件限製了當代青年人的牛郎織女之夢。剩男剩女亦成了需要麵對一種社會問題。

案例一

剛剛24歲的鄭琴(化名),生性靦腆,善良美麗,大學畢業後,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開始關心她終身大事的人多了起來,但慢慢地,大家發現每次她與新男朋友見麵回來後都臉色難看,心神不定,顯得很沉悶。後來竟然情緒低落,變得不愛講話了。同事熱情地給她牽線,她也不願意去見麵了。一晃4年過去了,鄭琴變成了大姑娘,個人問題還是老大難。

原來,鄭琴比較傳統,認為愛情應該是最純潔的。當她第一次接觸異性男朋友時,男朋友竟然毫無顧忌地要與她接吻,還用手觸摸她的胸部。她頓時感到窒息,掙脫著跑掉了。逃跑的過程中,還聽到男朋友說:“都21世紀了,怎麼這麼保守……”回到宿舍後,她感到十分惡心,認為男朋友褻瀆了純真的愛情。

後來,同事給她介紹了第二個男朋友。剛第二次約會,男朋友就強烈要求與她接吻。她看到男朋友急不可待的樣子,恐慌地不知如何處理,急忙跑開了。第三個、四個、五個男朋友同樣出現了類似的情形,嚇得她不知如何麵對,從此感到男人都是醜惡的“野獸”,不知廉恥,不懂得愛情的聖潔。慢慢地,她在心裏再也沒有想與異性朋友接觸的願望了,對生活也沒有了興趣,每個月的例假也沒了規律。

案例二

在北京工作的小朱說,“家裏人每次打電話都問我找對象的事,勸我別太挑,差不多就定下來把婚結了。回家過年,父母肯定會催逼得更緊。”他的父母看到周圍和小朱差不多大的年輕人都已結婚生子,就覺得已經30歲卻還單身的小朱成了他們的“心病”。“我2008年下半年已經見了5個女孩了,可都沒談成,帶女朋友回家的打算又落空了。”又要放假回家過年了,在外工作,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家,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非常少。終於盼到春節了,可以回家好好陪陪老爸老媽了。可想到他們催我找對象結婚的事就發怵,有點怕回家。我能理解父母的心情,其實我自己也挺著急,可找對象這事不能勉強。每次回家都覺得壓力挺大。

案例三

都說現在男孩子多,為什麼我們家這麼優秀的女兒都找不到對象呢?王媽媽已經為她家女兒在4家婚姻介紹所登記了,可是,優生優育出來的29歲女兒到現在沒有對象。女兒是獨生子女,她從小就教育女兒,好好學習才能成為人上人,上學就談戀愛是可恥的。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小王中規中矩,很少和男生講話,當然,她的成績也是很好的。高中畢業後,她考上了南京一所部屬重點大學,在工科大學裏,像小王這樣的小家碧玉還是很受歡迎,受爸媽的影響,她拒絕談戀愛。研究生畢業後,在家人的幫助下,她進入了一家事業單位。王媽媽認為,女兒這樣的條件可以挑一個金龜婿了,可是左挑右挑,小王和媽媽總能挑出別人的問題。“不在相親就在相親的路上”這句話幾乎成了小王的座右銘,不過,遺憾的是,29歲的小王到現在還沒有正式的對象。小王她認為在以前的光陰裏,把心思都用在學習上,所以她就是從小到大都是班裏的學習尖子。大學期間也很少參加各種活動,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終於順利保送研究生。自己內心也非常渴望一段理想的愛情,可是對接近自己的男生,她不由自主會表現得非常嚴肅,讓人總是對她望而卻步。加上母親的參與,以及厭倦了,今後徹底不再理會介紹相親這種事情。這是造成她成為“剩女”的主要原因。

“剩男剩女”也危機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可有些男女性一不小心就成了大齡青年,而且被冠上了一個新詞——“剩男剩女”。數據顯示,北京“剩女”突破了50萬!心理學研究還發現,相對於“剩男”,“剩女”要承受更大壓力,也更容易遭遇心理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