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的藏傳佛教高僧章嘉呼圖克圖
雪域探秘
作者:喜饒尼瑪 王海燕
第七世章嘉呼圖克圖(1890-1957)出生在青海省大通縣,法名益西多吉,3歲時被認定為轉世靈童,7歲出家並舉行坐床典禮,此後在朝藏寺學習經典,9歲時被光緒皇帝正式冊封為“灌頂普善廣慈章嘉呼圖克圖大國師”,駐錫北京嵩祝寺。“章嘉活佛教化的區域,擁有內蒙古四十九旗、青海二十九旗的廣大信眾。他所管轄的寺廟,在蒙旗內三百餘所。此外在西藏、青海、綏遠、察哈爾、熱河、遼寧及北京、五台山等地,各有其主管的寺廟。各寺廟中的喇嘛,多者三、四千人,少者三、四百人,總計有為數約十萬喇嘛。章嘉大師每年巡化蒙旗,每次應供,向之頂禮者,日有數萬人,他是蒙旗人民信仰的中心”。 曆輩章嘉活佛在五台山是管轄鎮海寺、普林寺、集福寺、慈福寺、文殊寺、廣化寺等的佛教首領。
1928年國民政府新建後,章嘉呼圖克圖派代表常駐南京,設立章嘉大師駐京辦事處,以示擁護中央。1929年,章嘉呼圖克圖致函行政院,詳細闡述藏傳佛教在內蒙民眾和社會組織中的重要地位,闡明內蒙民眾擁護國民政府政策,希望能夠組建機構,統一和規範內蒙及河北、山西、熱河、察綏等地的佛教管理。“民國十九年國民政府頒給‘宣導宗風’匾額,並賜‘淨覺輔教’四字封號”,並在令文中肯定其在宣揚宗教關乎國難中的積極作為:“章嘉呼圖克圖,宣揚典教,翊讚共和,聞望久著,迭膺殊錫,此次出席國難會議,跋涉不辭,期紓國難,忠誠奮勵,振導宗風,殊堪嘉尚!著加給淨覺輔教四字名號,用示優異。”1930年,國民政府任命章嘉呼圖克圖為蒙藏委員會委員。1932年4月,行政院根據會議決議請國民政府特派章嘉呼圖克圖為蒙旗宣化使。5月,褚民誼致電行政院,希望章嘉呼圖克圖盡快宣化勸導各盟旗,防止蒙旗受到日本誘迫。1934年,章嘉呼圖克圖任中央監察委員,1937年選為國民政府委員,“頒給大綬一等采玉勳章”。
1932年4月,章嘉呼圖克圖赴洛陽參加國難會議,被公推為會議名譽主席。 他在會議上呼籲國民政府認識內蒙邊防的重要性,關注內蒙各旗在國防上的重要地位。在會議上,章嘉呼圖克圖表達“中華民國係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同組織而成,現在國難當頭,希望全國上下不分界域,不分黨派,一致精誠團結,共同禦侮”。
1932年12月26日,章嘉呼圖克圖在國府大禮堂就職“蒙旗宣化使”,國民政府林森主席授予其印章,由張繼監誓。參加就職儀式的還有於右任、戴傳賢等政府高官及各院會代表數百人。張繼在訓詞中首先追溯藏傳佛教發展的曆史淵源,回顧自唐朝以來西藏和中原關係的曆史發展,對章嘉呼圖克圖今後的宣化工作提出期望。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還談到中央政府對章嘉呼圖克圖作為宣化使寄予厚望,作為維護蒙旗團結和解除國難之先聲,將對中央和蒙旗之間關係的發展大有裨益。章嘉呼圖克圖在就職儀式上表達了愛國愛民之意:“章嘉世掌蒙古教務,值此國難方殷之際,無補時艱,深滋內愧。中央顧念遠民,特令宣化,宏謨厚澤,薄海同欽。本人已遵於本日就宣化使職舉行宣誓,恭聆訓詞,當竭誠秉中央綏輯邊疆撫慰邊民之至意,……啟迪忠忱,務使精誠團結,同心禦侮。擇期巡行蒙古,宣揚中央德意,並本我佛入地救眾之決心,闡彰教化,顯揚三寶,俾忠貞愛國之蒙民,益堅內向之忱,而使暴屬凶頑之強寇,無所施其伎倆,發揚五族團結之精神,作堅持到底之奮鬥,謝拜嘉言,絕對循守。”
12月27日,章嘉呼圖克圖向林森辭行北上,次日抵達北平駐嵩祝寺,成立宣化使署,定於次年3月抵蒙宣化。章嘉呼圖克圖先後派員分赴察綏各盟宣慰,發放《告蒙旗同胞書》:“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無論何人都知道這個國家是我們漢、滿、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同組織成的一個大中華民國國民的一個大國家。她是我們大家的一個慈母,她的責任要比慈母的責任還大,我們的身家性命、財產等等都是由她保護我們的,一切幸福都是由她造成,所以說,有國家才有幸福。凡是破壞我們的國家者,侵奪我們的幸福也,就是我們的大敵人了,我們總要一致起來反抗敵人,來救國家求幸福,不然國家一之身家不保,哪裏還有幸福呢?
世界各帝國主義者——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者,利吾土地,蠶食鯨吞,欲壑難填,不至之吾國家,滅吾種族,不止語雲。救國要在未亡之前努力,同胞們苟欲救國,此其時矣!
況且我們的國家已有了悠久的曆史,是一個禮儀之邦,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字就是我們民族國有的好精神。先總理中山先生曾經諄諄告誡,要我們恢複固有之民族的精神,才能恢複了民族的地位,恢複了民族的地位,才能恢複了國家的地位,真是至理名言,請大家務要身體力行才是。